熱門:

2013年4月25日

陸庭龍 宏觀分析

通脹往哪裏去?

最近香港公布了最新的消費物價指數(CPI)為3.7%。數字歸數字,但大部分市民包括筆者在內,都覺得真實的通脹率應該更高。如果消費物價指數真的是3.7%,而港元存款一般只有0.2%至0.5%,那麼存錢於銀行的實質回報是負3%或以上,在投資和財富管理的角度考慮,持有現金並不化算的。

當然,持有現金還有其他考慮因素,包括不想令本金承受任何損失或保持流動資金在手,以備不時之需。然而,通脹的高低確實影響我們財富的多寡,假設我們銀行存款戶口裏的數字沒變,但通脹率不斷攀升,最終物價也隨著上漲,我們銀行戶口裏的現金能買到的東西相應減少,我們的財富在實質意義來說,也是減少的。

奇怪的是在過往數年,美國、英國、日本、歐盟及大部分國家的央行皆朝著寬鬆的貨幣政策走,尤其是美國及日本,其貨幣政策是終極一戰,近乎無限量印鈔。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推出2年內1.4萬億美元的買債方案,成功令日圓匯價貶值及日本政府債券的孳息率下跌至0.5%的水平。如果投資者根據各國央行所實行的貨幣政策而預測通脹的來臨,似乎大錯特錯。至少長期債券市場孳息曲線告訴我們的是通縮多於通脹。

根據傳統的貨幣學說或邏輯推論,說法皆是似是而非,難以自圓其說。我認為在一個扭曲的金融市場內,資金追逐的都是短期利益,未必會認真考慮長遠的部署。簡單的現象是資金追捧的資產都是隨著政府的政策轉,而金融資產是首選,因為流動性高,可以於任何時間套現,例如貨幣、債券、股票和商品等;在實體經濟裏,資金的流轉速度慢,而且銀行貸款的對象集中於信貸優良的客戶,如跨國集團和國企等,因此令富有階層的財富積聚更多,但不會改變其消費行為和模式,對整體的消費市場沒有多大推動力,他們或會買多一些奢侈品和古董,但只惠及少部分人,反之通脹卻吃掉了大多數人的購買力,生活愈來愈艱難。

至於金價近期懸崖式的下跌,對通脹的走向也起了啟示作用。

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聯儲局把聯邦儲備率推低至歷史性的0至0.25厘,並為其一連串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揭開序幕,全球的資產價格正式踏入被政策左右的年代。黃金和白銀這類對抗紙幣貶值的商品最先受惠,黃金價格由2009年的900美元,倍升至2011年1921美元的歷史高位,白銀在同期更由17美元,三級跳至逼近50美元。可是,大家也明白氾濫的資金總是不斷尋找新機會,最先被炒作的便最先被遺棄。

其實資金流出商品市場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剛才提到保值的黃金、白銀和白金,工業用途的銅、鋁、鋅,以至生活必需的農產品,大部分都在2011年創出歷史新高,它們的價格理應是反映實際需求,但升勢未能持續,印證了早前的資產價格可能已脫離實體經濟可支持的水平。而國際油價在這幾年間一直徘徊在每桶90美元,美股卻創歷史新高,亦可見端倪。

陸庭龍

恒生

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