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2年11月26日

陳致強 宏觀分析

向印度取經:外資為何鍾情印度?

在上一篇,我們看過印尼的成功之道,亦探討了她如何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這項挑戰。在今期,筆者將焦點轉到印度,嘗試拆解印度近年股市表現出色的原因。

印度股市的表現非常不俗,MSCI印度指數(美元)自年初至今已錄得逾20%的升幅。在經濟放緩、通脹高企、經常帳赤字上升以及財政狀況惡化之際,此表現尤為亮眼。

印度即使擁有經常帳赤字,盧比走勢又偏軟,卻無損投資者對印度股市的熱情。今年以來,印度股市已錄得180億美元的外國資金淨投入。反觀中國的宏觀基本面雖然優勝得多,可是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市卻毫無信心,過去幾年中國股市表現更可說是乏善足陳。

「雙赤字」困擾印度經濟

若以數字檢視,印度的經濟情況並不樂觀:實質經濟增長由2010年首季的按年增11.2%,大幅放緩至今年次季的按年增5.5%,為10年來的最低水平。另外,出口表現疲弱再加上一連串的大型基建工程項目延期,亦拖累印度工業生產下滑。固定資本形成總額(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佔名義GDP的比率,由2008年第三季的33.3%,下跌至2012年次季的29.2%。當中,私人市場的資本支出增長回落,成為了經濟增長放慢的主因。

儘管如此,由於有跡象顯示印度當局正嘗試推出新一輪的刺激增長計劃,筆者相信經濟放緩或已見底。

通脹威脅仍是揮之不去。印度的通脹率雖自2011年以來已見下滑,但批發物價指數(WPI)仍處於7%以上,燃料及能源價格有機會進一步上升。加上季候風雨水不足,更是加重了糧食價格的壓力。可以說,產能持續緊張,是支撐核心通脹居高不下的原因。

由於印度在供應面改革的進展甚為緩慢,導致通脹變成了結構性問題。而當通脹長期高企時,印度央行下調利率的空間實在有限。另外,經常帳赤字和財政赤字,更限制了政府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力度。

在2012/13年,印度政府的赤字佔GDP或會達到6%,遠高於目標的5%。增長本已放緩,政府又拒絕減少燃油補貼,遂造成了今日的財赤局面。若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財赤數字,預計印度總的財赤佔GDP比例將會達到9%。有信貸評級機構已表明,必要時會下調印度的主權信貸評級至垃圾級別。

最近,印度財長P. Chidambaram已拋出了應付赤字的計劃,包括賣掉部分的國有資產。然而,印度的政治領袖非常重視民生福利,並延續了國大黨主席桑妮雅•甘地(Sonia Gandhi)的福利政策,例如食物補貼、鄉郊就業保證計劃等。因此,筆者並不期望該國財赤會有大幅改善。

印度的經常帳赤字亦頗嚴重,由2011年財政年度的2.7%,增加至今年(截至6月份止的一季內)的4%。在過去三個財年,印度的淨資本流入總額達到800億美元,幾乎是經常帳赤字的一半;相反外商直接投資(FDI)淨流入的只是500億美元,僅佔經常帳赤字的30%。

簡單來說,印度一直由外國「熱錢」流入來支撐經常帳赤字,筆者認為這是頗為危險的。當外國投資者充滿信心時,印度股市表現強韌。然而一旦外國投資者對中期赤字財政失去信心 ─這是絕對有可能發生的事──那麼印度盧比的貶值風險及國內通脹升溫風險將會大增。

政府加快基建發展項目

為此,政府實在有必要向外界展示出推行改革的決心。事實上,印度2014年4月將會舉行大選,經濟重拾增長步伐本就符合國會中領導聯盟的自身利益。財長Chidambaram在9月中已宣布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批准燃油價格上漲,並容許FDI直接涉足零售行業。

電力不足已困擾印度多年。為了解決這問題,政府打算讓債台高築的國家電力局重組債務,並容許電費加價。一旦成事,這將會是2003年以來的首次的電費加價。

由於受到一連串的腐敗醜聞拖累,例如2008年拍賣2G電信牌照的貪污案件,政府近年的發展基建進度甚慢。為了追回進度,政府成立了國家投資局(National Investment Board),並由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擔任主席一職,在一些規模超過兩億美元的大型投資項目中,國家投資局有權否決部長,並加快批核過程。此舉為大型基建計劃提供了一站式的通關手續,避免受到官僚主義及複雜的管治架構所阻礙。

至於企業盈利周期方面,經過連續三個季度的盈利評級下調後,降級潮似乎已接近尾聲。大市的股本回報率(ROE)回落至 15%至16%,相較5年前的25%大幅下降。印度股市的市帳率(P/B)亦回落至2倍左右,亦遠低於高峰期的4倍。

但筆者留意到,一些規模較大的印度公司,財政狀況也正在惡化,部分企業貸款商面對利率成本上升、利息覆蓋率下降的經營困難。

若從宏觀的角度看,印度的投資環境確是極具挑戰性,但投資者願意押注在結構性改革這個期望之上,實在值得中國的新任領導班子學習。

陳致強

安聯投資

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