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7月14日

陳致強 宏觀分析

提防市場太樂觀 小心風險因素

在經過數年的升市後,金融市場是否顯得太過自滿?這會否帶來突發風險?

筆者建議投資者增加風險胃納已有一段時間,並指按目前情況,其實投資者並無其他選擇,投資在風險資產是唯一出路。因此,當筆者看到美國股市繼續展現升勢,並屢創歷史新高,自然十分高興。美國聯儲局議息會議紀錄顯示,當局看法頗為樂觀,指由於看不到即時的通脹風險,因此會延長零息政策好一段長時間。儲局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在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會議時更強調,在多數情況下,金融市場穩定之風險,不應在貨幣政策決定中扮演重要角色。

耶倫的說法,意味當局認為目前的資產價格泡沫不足為患,至少未嚴重到要放棄寬鬆貨幣政策。總括而言,聯儲局繼續為風險資產包底,投資者尋找收益的遊戲會繼續下去,而由於大部分債劵的孳息率已經低無可低,投資者別無他選,股票遂成為熱門選擇。

風險資產仍是選擇

目前還有原因支持持有風險資產嗎?筆者的答案是有的。首先,各大央行均已承諾將利率持續維持於極低水平,即使美國經濟好轉,也無任何跡象顯示聯儲局會改變寬鬆貨幣政策。游資充斥市場,風險資產會繼續受捧,估值甚至會進一步變得昂貴。

第二,即使股票未來的回報不再亮麗,但也很可能優於其他資產類別。美國10年期國債的實質孳息已降至0.3厘的水平,而通脹掛鈎債劵所提供的回報也輕微低於通脹,另一方面,所謂的高息債劵已不再提供高息,而若果大家持有現金,將不會取得任何回報。相反而言,股票的估值雖不便宜,可是也不算昂貴。

當然,迎接升勢之餘,我們也要問自己,到底目前需要注意甚麼下行風險。這些回報是否太易取得,令投資者變得樂極忘形?全球經濟漸從2009年金融海嘯後恢復過來,其中一個增長得最快的資產類別就是債劵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例如以美元計價的新興市場企業債劵,以及美元高收益債劵等。但當利率走勢逆轉,這兩種資產類別很可能會面對龐大的資金撤離。另外,金融危機後監管當局日漸收緊規例,限制銀行的坐盤交易及對冲業務,在被迫賤賣資產的過程中,銀行購入風險資產的能力大為下降。一旦投資者的風險胃納大減,利率回升,「便宜錢」不再,流動性低的企業債劵將首當其衝面對沽壓。

小心通脹及波動性回歸

近數月來,市場的另一有趣現象,是金融價格的波動性低得奇怪。不論是股票、債劵或貨幣,市場的波動性均跌至歷史低位,或離歷史低位不遠。對上一次我們面對所有資產的波動性如此低,已要數到2007年的夏天。聯儲局為首的央行,持續實行零息貨幣政策,並向外界保證寬鬆環境,是低波動性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長時期的低波動性,或會扭曲市場的風險定價機制,令資產估值過高而投資者忽視當中的風險,誤以為一切皆安全。另外,由於各國央行含蓄地鼓勵投資者冒風險投資,因此會刺激金融槓桿比率上升。美國目前的保證金貸款佔國民生產總值(GDP)比率已升至歷史新高。

在固定收益類別,筆者肯定槓桿投資的成分大增,導致套息交易活動躍升,各類債券的孳息差距大為收窄。事實上固定收益市場的投機活動似乎已進入無人之境,在衡量違約風險後,市場竟願意只付出2.6厘的孳息率以買入垃圾債券,而西班牙國債的孳息更與美國國債看齊。一旦風險胃納逆轉,所有資產價格將一同受累。那些擁有較高槓桿成分的資產類別,所受的打擊將會更大。而筆者認為,風險胃納逆轉或下降,只是時間問題,任何央行的政策不符合預期,或投資者情緒轉變,均會導致上述情況出現,令金融市場出現震盪。

以金融市場目前的定價,似乎認為零息環境將長期維持,直至2017年我們仍然會活在實質負利率的環境中。市場不相信短期內通脹會重臨,甚至認為中期而言可能性也不大。但是,筆者認為通脹或會較大家想像中提早回歸。

在美國,核心PCE通脹已經觸底並開始回升。工資通脹重拾升勢,舉個例,非監管員工的工資通脹上升2.6%,高於聯儲局2%的目標水平。佔核心PCE通脹達18%的居所開支上升近3%、佔比達17%的醫藥開支則升逾2%。目前我們尚未見通脹升溫,部分原因只是商品價格及入口貨品價格下降,然而最近美國的入口貨品價格亦已止跌。若通脹率突然回升,肯定會為市場帶來波動。在這情況下,任何利率上升的預期,亦會促使美元升值。

筆者不是說我們會見到股市或債劵市場步入熊市,而是希望提醒投資者,目前市場充斥樂觀情緒,更要小心一些有機會導致突如其來沽壓的風險因素。

陳致強

安聯投資

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