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9月21日

孫明春 市場分析

氣候變化風險不容忽視

自從去年9月中國政府承諾將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之後,舉國上下、各行各業都已行動起來。之所以要實現碳中和,其背後有嚴謹和長期的科學研究基礎。簡單來說,國際主流科學家的共識是,工業革命以來(尤其是過去半個世紀),人類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與原材料,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在地球周圍形成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數據,與1880至1930年間的全球平均氣溫相比,2020年的平均氣溫已上升了攝氏1.3度;尤其是1970年之後,全球平均氣溫呈直線上升態勢,上升達攝氏1.0度。

科學家預測,全球氣溫上升將帶來海平面上升、居住地被淹沒、罕見氣候災害頻繁爆發、糧食減產、淡水資源供應不足、動植物滅絕、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等多方面影響,對人類社會的生存、繁榮與穩定帶來嚴峻挑戰。

不共同努力難達目標

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其長期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的上升幅度,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並盡可能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如果按NASA公布的過去50年全球氣溫變化的曲線簡單外推(大約每十年上升攝氏0.2度),在2070年前,上升攝氏2度的目標就會被突破。換句話說,如果全球各國不共同努力減少碳排放、不能盡早實現碳中和,《巴黎協定》的目標很可能是無法實現的。

地球的氣候與環境是超級複雜的非線性系統。即使在今天最先進的科技水平下,為這個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尋找一個相對準確的災難臨界點(一旦超過這個臨界點,氣候變化會不斷加速,不斷增強,其波動性和跳躍性將大幅度增大),也是不可能的。有可能這個臨界點是「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攝氏3至5度,這意味《巴黎協定》確定了一個偏謹慎的目標,給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留出了更大的安全空間;但也許這個臨界點是上升攝氏1.2至1.5度,這意味《巴黎協定》的目標也許只是基於現狀的無奈選擇和權宜之計,氣候災難的發生也許已經啟動或者迫在眉睫。

氣候災難已迫在眉睫

最近幾年,全球各地頻繁出現異常氣候災害。發生在美國加州、澳洲及希臘的大範圍山火、發生在歐洲、美國及中國的強風暴、強降雨及其引發的水災、發生在東非的蝗災、發生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罕見高溫天氣,以及發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罕見寒冷天氣等,都在提醒每一位地球公民:氣候變化風險是真實的,它就在我們身邊,不容忽視。

值得指出的是,就像去年以來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新冠疫情一樣,氣候災難的發生並不限於特定的國家、地區、民族、種族,也不因為一個人的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年齡、性別而青睞或躲避。它有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突發而至,降臨到任何一個人身上。我們每個人都真實地暴露在這一風險之下。

因此,努力降低碳排放、盡早實現碳中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盡可能避免氣候災難,關係到地球上每個人的安危與福祉,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之舉!這不只是利他主義的付出與奉獻,更是每位地球公民利己利人的責任與擔當!

孫明春

海通國際

首席經濟學家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