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1日

范卓雲 市場分析

2021年復甦驅動牛市 利好風險資產

經歷波動的2020年後,新冠肺炎疫苗面世,成為環球疫情發展的重大轉捩點,疫苗在各國陸續廣泛推出,將促進經濟重啟及提振消費者信心。我們預測環球經濟將從2020年萎縮3.7%大幅回升至2021年增長4.8%。疫苗推出將令舉足輕重的消費板塊成為2021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經濟復甦可望從製造業和數碼經濟擴大至消費和服務領域。在環球經濟同步復甦的帶動下,市場資金將流向風險資產,因此2021年我們偏高配置環球股票、投資級別與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及亞洲債券。

筆者相信新冠肺炎疫情仍將左右2021年的經濟展望和政策部署,各國央行和政府為了重建經濟並援助受疫情衝擊的企業和個人,勢將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和加推財政刺激措施。新冠疫情在2020年11月以來,於世界各地呈現急速反彈趨勢,促使環球決策者再度加推刺激經濟政策,美國總統特朗普最終簽署9000億美元的經濟紓困方案,候任總統拜登更表示在1月上任後將推動更多刺激經濟措施。在發達地區股票市場中,筆者仍然最看好美國股票的回報前景,除了受益於超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措施的支持,美股的淨資產回報率偏高,而且科技股結構性增長維持強勁,都利好美股來年表現。

美零息政策長期持續

應對美國疫情為經濟復甦帶來的不明朗因素,聯儲局在2020年12月16日的政策會議上加強了針對量化寬鬆政策的前瞻性指引,表明未來的資產購買計劃將與經濟狀況掛鈎,承諾維持每月購買800億美元美國國債和400億美元機構房貸保證證券的步伐不變,直至央行的全民就業和物價穩定目標取得實質進展,意味量寬政策將持續至經濟大幅改善才會修訂。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大部分成員預測直至2023年底,政策利率將不變,維持於0至0.25厘區間,我們預測聯儲局將維持接近零息政策至少直至2022年底。

儘管經濟復甦動力明顯加強,通脹預期依然溫和,聯儲局的前瞻性指引將有效限制名義利率上升,我們預測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022年底前均處於1厘以下的歷史低位。隨着經濟增長步伐加快,實際收益率將會下降,而企業利潤持續改善,加上政策利率偏處歷史低位及環球流動性充裕,都是利好風險資產的重要因素。在低息環境長期持續下,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上升,投資者宜減持現金及發達市場的政府債券而轉投高增長及高收益的資產。

掌握「十四五」規劃機遇

中國是最先陷入新冠肺炎危機的國家,也是最先擺脫疫境的國家,率先從疫情引發的衰退中復甦,11月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創十年新高,同月零售銷售恢復5%增長。在超低基數的效應下,我們預測中國2021年第一季經濟增長將強力反彈18.1%,全年增長8.5%,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長之冠。2021年剛好是中國「十四五」規劃(2021至2025年)的開局之年,將啟動全新的經濟擴張周期,為下一階段的結構性改革、市場開放及科技創新提供關鍵藍圖。「十四五」規劃的「雙循環」策略聚焦國內消費、科技升級、市場開放及金融市場自由化,其中「內循環」策略致力建立以內需驅動、國內自主的增長模式,並專注於核心科技本地化及進口替代。「十四五」規劃刺激消費的政策將促進數碼消費維持快速增長,筆者看好電子商務、網上教育、金融科技、網上娛樂、網上食品配送、餐飲外賣平台等龍頭企業的增長前景。

在新的5年規劃下,預計中國將加大研發支出,從佔GDP的2.2%大幅提升至3%,以提高在環球供應鏈的競爭能力。中國對科技升級的巨額投資,將為內地半導體、機械人、自動化、智能製造及數碼供應鏈的龍頭企業提供龐大發展機遇。我們同時看好雲技術、數據中心、電腦伺服器及5G科技方面的傑出創新企業,在全國防疫工作帶動醫療科技投資大幅增長的背景下,擁有頂尖醫療技術及優秀人才的中國生物科技龍頭企業可望持續創下佳績。中央政府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將出台優惠政策打造深圳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加強與港澳兩地深度融合,在深圳以及大灣區內擁有行業領導地位的優質公司,其增長前景可以看高一線。在中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下,新的5年規劃將為電動汽車及新能源等高新產業發展定下積極目標,以待即將於2021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通過,料電動汽車及新能源板塊將持續吸引資金追捧。

亞洲料成增長新動力

在中國強勢復甦帶動下,亞洲疫後復甦將領先於環球主要市場,預料亞洲(日本以外)GDP將由2020年收縮0.2%大幅反彈至2021年的7.5%增長。在亞洲投資策略方面,我們偏高配置中國、南韓和新加坡股票,以及中國美元與人民幣債券。在尋找利差機遇時,亞洲及中國高收益債券最為吸引,預計2021年亞洲高收益債券的總回報為11.5%,中國房地產高收益債券的預測總回報則為10%至15%。從周期性因素來看,環球經濟同步復甦,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元偏軟以及充裕的環球流動性,均利好亞洲股票及債券的回報展望。

再加上區內強勁的結構性增長趨勢,受惠於亞洲中產消費者需求龐大、貨幣財稅政策高度靈活、防控疫情成效顯著,以及先進資訊科技基建驅動數碼轉型,令亞洲市場的中期投資前景更顯樂觀。筆者看好亞洲面向數碼消費者的行業,維持亞洲科技股的偏高比重配置,繼續看好其強勁結構性增長動力、穩健的現金流及優越的股本回報率;同時精選舊經濟行業中盈利復甦動力強但價值被低估的公司,以把握後疫情時代的復甦機遇。

相對於環球市場,亞洲製造業供應鏈的競爭能力較高,預計由15個亞太經濟體於2020年11月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進一步增強亞洲區內的經濟一體化、貿易自由化及疫後復甦前景。RCEP經濟體佔全球GDP的30%以上,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將促進區內貿易增長和供應鏈升級,令環球供應鏈進一步集中在亞洲,有利區內的科技企業,東盟國家更是RCEP的主要受惠者。

范卓雲

滙豐私人銀行

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