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28日

理財方案

【市場觀點】iBond投資攻略

香港金管局於10月5日宣布,政府將第七度推出與通脹率掛鈎的零售債券(iBond)。不少投資者紛紛表示對這種穩健的通脹保值債券有興趣,在這篇文章中,就讓筆者一次過讓讀者了解以下問題。

什麼是iBond?

香港政府於2011年首次發行iBond,至2016年停發,期間共發行過6次,每次發行規模為100億元。iBond的面額為1萬元,年期3年。每6個月派息一次,利息與通脹率掛鈎,並設有最低保證息率。香港政府將在預定的付息日派發利息,一年兩次,相關的年息將會為下列較高者:
- 浮息,即最近6個月公布的CPI按年變動率的算術平均值(準確至小數點後兩個位);
- 定息,即最低保證息率(過往6期為1厘,今次為2厘)。

iBond設有二手市場,投資者可在債券到期前在二手市場上賣出或買入。二手市場有兩種,一種是在香港聯交所的債券交易平台進行;另一種則是場外市場,與市場莊家、配售銀行及認可交易商進行交易。

為何iBond如此吸引?

息率與通脹掛鈎。債券投資者往往最擔心的就是通脹攀升,因為對於收取固定收益的投資者來說,通脹攀升意味收取的固定金額利息貶值。而iBond則完全解決了這一問題,因息率會跟隨通脹升高,因此無需擔心收益縮水。

除了息率與通脹掛鈎,政府還為iBond設置了最低保證息率。也就是說就算香港經濟陷入通縮,即CPI為負增長,投資者都可以收到2厘的保證息率。現時銀行提供的港元定期存款年息約在0.3厘至0.75厘區間。可見2厘的保證息率有非常不錯的優勢。

iBond由香港政府發行,其信用風險取決於香港政府的信用。香港政府的主權評級為AA+/Aa3/AA-(標普/穆迪/惠譽),以政府信譽作為擔保,信用風險極低。

iBond適合短炒還是長期持有?

因為iBond設有二手市場,不少獲分配的投資者會選擇在上市首日就在二級市場賣出,以賺取價差。根據過往6期iBond上市首日表現,首日賣出確實也能賺取不錯的短期收益。

然而今次投資者需要留意的是,過去6期iBond在上市首日錄得不錯的升幅,主要是因為在當時情況下香港的通脹率都高於保證息率,也就是說,持有iBond的投資者收取的息率高於最低保證息率,並且市場普遍對未來抱有高通脹預期。在通脹預期下,通脹保值債券價格易被炒高。

由下【表】可見,過往6期iBond歷次派息均高於最低保證息率1厘。而今次情況特殊,今次是香港相隔11年再次出現連續兩個月通縮。而以過去半年CPI來看,平均通脹率約0.62%。也就是說,今次iBond在推出初期,息率很有可能為最低保證息率2厘,吸引力不如過往6期,預計首日較難出現過往6期的漲幅。

預計首日價格或會在103至104元區間內,如獲派一手則首日收益會在300至400元區間內,最多獲派3手,首日收益為900至1200元。但是長期來看,隨着疫情緩和,經濟復甦,香港料重回通脹,屆時iBond的浮息特徵將重新具吸引力。

投資iBond有何限制?

投資iBond也有諸多限制。首先,只有香港居民才有認購iBond的資格。其次,根據過往紀錄,認購iBond的投資者每人最多獲派3手,即面值3萬元。而大多數投資者僅獲派一手。以首日升幅最高的2011年iBond為例,一手獲利僅670元。此外,iBond從開始申購到上市交易,中間有超過20天的等待期,時間成本也不低。

對比近期火熱的港股IPO市場,首日動輒20%以上的升幅,iBond吸引力欠佳。而對於1萬元的投資金額不能滿足投資需求的投資者來說,也可以投資於與iBond類似的其他投資產品。其實對於追求固定收益的穩健型投資者來說,債券市場上有很多由大型國企或基本面穩健的企業發行的債券,能夠提供超過2厘的回報。然而,這些債券通常起購金額較高,且須專業投資者方可投資,但都能夠給投資者提供更大的獲利空間。

 

作者為中信証券經紀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