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5月29日

蘇達輝(Philip Saunders) 基金

疫情衝擊 全球化未沒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至今,其擴散規模對多國文化和經濟造成深遠影響,亦刺激了各國反思全球化的利弊,作出抗拒全球一體化的反應。但事實上,在這次危機爆發之前,全球化已經逐漸減退,取而代之是「區域化」:這是全球化的變體,並不代表「去全球化」。

全球化主義者認為廿一世紀的問題均需全球各國肩負責任解決,而不是單純個別國家的問題。但是實際的貿易數據顯示了另一個可能情況。除了中美的直接貿易外,與貨品相關的全球化已經傾向發生在區域內多於區域之間。

此外,多國已將「區域化」定為對外經濟政策的重要一環,其中明顯的例子是中國目前略為停頓的「一帶一路」政策。另外,不少更正式的貿易安排也出現同樣傾向,例如中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日本致力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區域化」取而代之

再者,貿易動態循着全球化的「區域化」方向發展,而非全面「去全球化」。近年,區域貿易協議趨於複雜,已經超越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准入範圍,當中包括傳統上與貿易協議無關的供應,例如政府採購、環境和勞工。

如果把中國深化內部市場說成一種「去全球化」的形式,大概會過於誇張。事實上,這只是中國增長不一造成的統計結果,反映當地經濟曾在一段時間內由儲蓄和出口主導,隨後變為消費主導。

目前,我們的基本情境預測「區域化」趨勢將會延續,這股趨勢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轉趨明顯,而現在的發展更有所加速。東亞國家對區內的出口將持續增加,而中國亦會使用更多國內製造的產品。隨着各國放棄簽訂大型的全球貿易協議,改為重視於以區域為基礎的綜合服務貿易,區域貿易協議有望成為規範。世界會朝着另一種全球化模式:區域一體化的發展。

部分經濟環節或消失

至於新冠肺炎會為全球化帶來什麼下行風險?基本而言是重演一個早期的全球化時代(1870年代至1930年代)被結束的情境。在這個情境下,新冠肺炎激發公眾輿論反對全球化,迫使政府調升關稅和增加非關稅壁壘。這會破壞規模經濟,並為具全球影響力的公司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企業回岸(re-shore)的情況將由健康護理和農業等板塊擴散至非策略產品。隨着多國同時設法做到局部自給自足,不少針對超全球化而優化的業務模型會變得不可行,部分經濟產出環節可能永久消失。不過,疫情也會為全球化帶來上行風險,而發生這個情況的機會較高,這些風險來自服務貿易的向上勢頭。

網上服務令全球化升級

在疫情爆發前,服務貿易的增長已超越商品貿易。在2008年至2018年期間,服務出口每年平均增長3.9%,而商品只有2.3%。由於旅遊業着重面對面的互動,因此這類實質交付的服務在實施社交距離措施時明顯受到打擊,但是新型服務則獲得顯著的支持。與此同時,疫情亦成為推動和擴大遙距醫療服務使用的催化因素,日後可能有更多透過虛擬途徑提供的護理服務。在這個情況,跨國服務會變得更普遍和頻繁,令全球化得以升級。

蘇達輝(Philip Saunders)

晉達資產管理

多元資産增長團隊聯席主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