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9月19日

陸庭龍 理財方案

【私銀觀】倫敦金融中心地位穩

據《金融時報》報道,國際結算銀行(BIS)最新一份調查報告指出,過去3年全球外滙交易及利率掉期,以至衍生工具的交易量大幅上升。現時每天平均外滙交易量達到6.6萬億美元之巨,較2016年上升30%。最大的外滙交易中心不是紐約,而是倫敦,佔全球交易量的43%。紐約所佔的全球交易量不升反跌,市場佔有率由20%下降至17%。

在場外交易的衍生產品交易市場內,英國更佔50%,較2016年的38%大幅度攀升。這些場外交易的衍生產品如利率掉期、貨幣掉期等,每天平均成交量由2016年2.7萬億美元,大增至今天的6.6萬億美元。當我們以為英國脫歐的問題會引發大量金融機構放棄或減少倫敦在金融市場的交易室活動,結果又不是這樣。根據BIS的調查報告指出,以歐羅為計價單位的利率掉期,倫敦佔86%的市場成交額,似乎大部分金融機構將一部分交易室功能搬到歐洲的其他城市,倫敦仍然是其主要的交易中心。

倫敦仍能吸引海外投資

無獨有偶,今年4月份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安永,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出乎意料地投資者選出英國為排名第一的投資目的地。筆者在這裏不是要推銷英國在金融市場和吸引海外投資者的優勢,而是從一些忽略了的事情,來思考如何有助作出投資部署。

英國脫歐是市場的一個燙手山芋,直覺上或理性分析皆不會給予英國正面的評價。相反,隨着脫歐的種種不確性與日俱增,看淡英國房地產市場、英鎊滙價以至英國未來經濟表現的佔大多數,但金融市場和不動產市場的交易是真金白銀,較數據或經濟模型的分析更有說服力。在BIS的報告中,我們清楚知道全球的外滙交易和衍生產品交易的成交量,在過去3年大幅上升。而倫敦是最大的交易中心,背後原因是什麼?

風險上升對沖需求增加

投資者每天留意得多的是環球股票市場的升跌,和所持有的股票表現,對於貨幣滙率趨勢知道了大概便可以,很少花心思去硏究或追蹤它們的走勢。會每分每秒留意外滙和利率市場趨勢的,應該是銀行交易員、基金經理、機構投資者或家族辦公室的管理人員。面對中美貿易磨擦、英國脫歐和經濟衰退的陰霾,各國政府應對的辦法仍然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拼命將利率降至零甚至負利率,不斷增加貨幣供應,各主要貨幣的利率和政策沒有差別,如情況發生變化,最直接反應的是貨幣滙率,潛在風險和波幅增加,外滙市場成交量上升是必然的,因為對沖活動相應增加。

此外,環球主要貨幣的利率壓在水平線或以下,債券投資者又是否可以安枕無憂呢?道理與外滙市場相同,而擁有大額資金的私人銀行客戶、基金經理或家族辦公室等,若他們的賬戶以香港、新加坡、倫敦或瑞士為主,自然會選擇倫敦為交易中心。

英國脫歐前景雖未明,不過,筆者相信London Bridge isn’t falling down。

陸庭龍

恒生

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