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5日

柯江明 ETF

電動車成内地經濟新動力

有很多人可能從未留意,大部分國家的平均家庭消費其實除了房屋外,就是汽車佔據最大的比例。中國亦不例外,所以許多國際大車廠一早便已將中國作為戰略要地,不斷擴大内地業務投資,務求在市場上佔一席之位。但在中美貿易戰的衝擊下,千辛萬苦打進國內市場的外國汽車品牌才發現,過去幾十年一直被視為發展空間最大的中國市場已經出現疲態。

新能源車逆市銷售增加

中國2018年汽車產量達2780.9萬輛,上半年銷量較2017年同期高,不過下半年隨着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國民收入增速放緩,社會消費意欲減低和車購稅優惠到期等因素影響,才引致全年增速下跌2.8個百分點。數據顯示四大車類型無論是高低端房車,SUV和MPV都出現萎縮,但有趣的是在如此低迷的環境下,新能源車業績卻不跌反升,有望成為汽車板塊的新希望。

提到新能源車企業,不得不提其有趣發展史。最早期的電動車出現在1839年的德國,當時電動車技術相對不成熟,動力系統是以一次性乾電池驅動,由於只屬於試驗性質,並沒有投產。直到1881年由法國製成的電動三輪車的出現,全球才真正進入電動車量產時代。從此之後,電動車藉着其無需換檔,直接啟動的優勢,在市場上佔有一定席位。二十世紀初,電動車售價約2000美元,內燃車就只需大概650美元,不過由於當時汽油相當昂貴,導致電動車的價格仍然相對吸引。當時,電動車獨佔整體汽車銷售數量約四成,而內燃車的市佔率卻只有不到22%。

油價跌曾阻電動車發展

無奈的是,電動車的黃金時代在1920年代中結束。導致電動車失寵的原因包括在成本和便利性上缺乏重要突破,而石油產量提升亦促使汽油價格暴跌,令電動車銷售雪上加霜。與此同時,歐美公路發展迅速,自駕遊開始普及,市場需要一輛可以跑得更快、更遠的汽車,電動車亦因此逐漸從人民的視線中消失。

直至汽車業在2007年經歷了環球經濟衰退及能源危機等事件後,新能源車才有了翻身的機會。今時今日,溫室效應及節能減碳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共同課題,而電動車的應用亦從民用車擴大至商用車、計程車等公共交通工具。

回到中國,新能源車尤其是電池動力車是内地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部署,主要是因為中國電池動力發展基本上與歐美等先進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可望在國際市場佔重要席位。中國更在2015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首超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

政策支持利產業迎挑戰

展望2019年,電動車有可能帶動整個汽車業的發展,因為中國在過去10年的持續發展下,已經成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縱使日後政府補貼有可能減少,而内地企業亦有可能面對市場開放後的外國競爭者,不過内地電動車業絕對有實力應付這些挑戰。此外,内地政府意識到單靠城市需求難以加快去產能的成效,所以近期發改委推出汽車下鄉政策,主要用來穩定城市固有的需求,更希望農村汽車需求可以有較大的增幅。政府亦希望透過新政策,電動車佔中國汽車年度總銷量比率在2025年前提高至20%。

 

惠理基金量化投資高級經理李穎謙對此文也有貢獻。

柯江明

惠理

量化投資董事總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