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5日

范卓雲 宏觀分析

貿易摩擦升級 防守避險看內需

隨着美國與歐盟、加拿大和中國的貿易摩擦繼續升溫,環球金融市場已步入避險狀態。美國將於7月6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總值340億美元的818種工業機械和設備徵收25%關稅,預期美國政府可能於7月31日再就總值160億美元,涵蓋284種中國進口產品的第二批關稅清單完成公眾諮詢,意味華府可能於8月底啟動第二輪關稅措施。

回應中國迅速公布就總值34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農產品和汽車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可能公布另一批總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額外加徵10%關稅。雙方針鋒相對,公開擺出強硬姿態,企圖迫使對手在重啟談判時作出實質讓步,這是慣常的談判策略,但誤判風險上升,在未來兩個月貿易爭拗噪音仍將困擾大市。

特朗普已要求商務部就歐洲進口汽車是否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進行調查,但在有關調查尚未完成之前,特朗普在Twitter發文,威脅可能單方面對歐洲進口汽車徵收20%關稅。這是特朗普首次威脅就歐洲進口汽車徵收特定水平的關稅。

短期來說,中美貿易紛爭仍然甚為緊張,並有可能進一步升級,因此投資者宜採取更審慎挑選持倉的策略。華府可能公布加推更多保護主義措施,限制中國在美國科技行業直接投資和進行技術轉移。根據滙豐經濟師進行的情景分析,美國已公布的關稅措施或會令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削減不多於0.1個百分點。總值500億美元受影響的產品佔中國輸往美國的總出口約12%,但只佔中國總出口2.2%(按2017年2.3萬億美元總出口計),約佔中國2017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12.3萬億美元的0.4%。考慮到中國大規模和多元化的貿易結構,預期中國將進一步分散其出口至亞洲、其他新興市場、日本和歐洲,以減低中美貿易放緩帶來的衝擊。

重點配置美國亞洲股債

要迴避貿易戰風險,投資者宜專注美中兩國的內需板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內需貢獻中國經濟增長的九成以上份額,中國主要股票指數均偏重以內需為主導的板塊,包括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和高科技企業、銀行保險、能源、工業及電訊板塊,這些內需板塊受美國開徵關稅的影響較小。事實上,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只有1%銷售收入來自美國市場,大部分指數成分股都以本土業務為重點。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由7月5日起定向調降存款準備金率50基點,將有約80%銀行符合降準資格,估計是次降準將會釋放7000億元人民幣流動資金,以支持債轉股和向小微企融資,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流動資金,應可緩衝與美國貿易摩擦升級所造成的外部衝擊。調降存準率可讓銀行把部分過剩的存款準備金轉而投入較高收益資產,有助提高銀行盈利,將利好資金充裕和資本比率強勁的中資藍籌銀行股。為緩和貿易緊張局勢及持續推進金融去槓桿收緊流動性的影響,人行很可能在未來數季再度調降存準率。在7月5日降準後,中國銀行體系的存準率普遍仍處於12.5%至15.5%的區間,以國際標準而言屬高水平,為2018年下半年再度降準提供空間。

同樣地美國中小型企業特別受惠於特朗普推動本土優先的經濟和稅務政策,減稅不但有助提高企業稅後利潤和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更有助鼓勵美國公司進行回購股份和收購兼併活動。在環球多元化投資組合內,筆者繼續超配美國和亞洲股票和債券,尤其是近日經過調整的中資股票和中國企業債券。中資股估值甚具吸引力,結構增長強勁,在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帶動下,企業盈利前景理想,受貿易戰風險影響較出口導向型市場和行業輕微。

人行不以貶值應對爭端

6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大幅貶值,人民幣滙率跌至去年12月低位水平,逼近6.7市場預期中央入市干預的底線,這引發市場猜測中國將會通過貨幣貶值來應對美國關稅和貿易威脅。筆者不相信中國會以人民幣貶值作為貿易戰的報復措施,因為人民幣大幅貶值並不符合中國促進金融市場穩定的經濟目標,加上中國對其外滙政策會否影響全球和新興市場滙市穩定非常警惕,尤其關注在美國加息和美元走強期間,新興市場外滙能否保持穩定。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早前重申,中國不會以人民幣貶值來應對貿易爭端。

預期中美雙方在實施第一輪關稅後,兩國很可能在今年稍後重啟雙邊談判,從早前的中美貿易談判可見,通過增加中國進口美國農產品、汽車和能源產品的數量,減低雙邊貿易逆差的空間龐大。中國承諾大幅開放內地金融服務產業,包括迅速增長的銀行、證券、保險和資產管理行業,這將為美國金融企業提供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在資本市場開放下,人民幣國際化和外資流入A股和中國國債的步伐將會加快,中長期人民幣可望受惠外資流入。我們預期美元兌人民幣在2018年底將重返6.4水平並能靠穩。

 

註:投資者應注意,新興市場、亞洲和中國股票的投資表現可能極其波動,並且可能因多種直接及間接因素的影響,導致相當波動。這些新興市場的特質可能導致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本稿不涉及獨立投資意見。

范卓雲

滙豐私人銀行

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