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15日

陳敏蘭 宏觀分析

股市續可期 漲勢或溫和

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值得銘記的一年。環球經濟表現良好,金融市場繳出亮麗的成績單,多地股市創歷史新高。放眼我們所處的亞洲,企業盈利飆升,市場交投活躍,區域股市實現8年來最大漲幅。2017年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大漲39%,自2012年以來首次跑贏美國標普500指數,而且跑贏幅度高達20個百分點。

告別了2017年,投資者可能會問:2018年牛市還會延續嗎?我們認為,宏觀經濟基本面依然良好,全球經濟預計仍將有穩健表現。據瑞銀預測,2018年環球經濟可望增長3.9%,較2017年略有升高。但這並不一定意味着資產價格會像去年那樣大幅攀升,因為貨幣政策、政治以及科技等諸多方面都在發生變化,投資者須審時度勢,隨機應變。

復甦根基依然牢固

2017年全球經濟表現為2011年以來最佳。多個地區錄得強勁增長,帶動全球增長率從2016年的3.1%大幅加快至3.8%。2017年也是過去30年來二十國集團(G20)所有經濟體都實現正增長的第7個年份。雖說經濟高增長常常會埋下危機的種子,但從目前來看幾乎沒有跡象表明經濟會陷入衰退。

以往的衰退大多是由於石油危機、貨幣政策過於緊縮、政府支出急劇縮減或者金融或信貸危機所引發。然而在2018年,油價很可能橫盤整理,央行行事料將以謹慎穩妥為重,政府淨支出佔GDP的比重基本會保持不變,槓桿似乎也不太令人擔憂。

因此,除非發生預料之外的外部衝擊,比如美國與北韓爆發軍事衝擊,或者中東局勢驟然緊張,否則全球經濟將保持穩步向上態勢。紮實的經濟基礎,再加上樂觀的盈利增長前景─我們預期今年亞洲企業盈利可望增長11%(2017年增長19%),2018年全球股市應能繼續獲得支撐。全球和亞洲股市都還沒有漲至熊市即將來臨的水位,亞洲股票估值仍有一定上行潛力,因為隨着盈利增長範圍擴大,一些前期表現落後的板塊和地區有補漲空間。

然而,投資環境正在變化,投資者應當未雨綢繆,迎接更具挑戰的2018年。

利率周期來到拐點

全球及亞洲經濟良性發展,為投資者營造了有利的投資環境。2017年亞洲經濟增長不僅超越預期,而且為2018年打下堅實的基礎。隨着該地區經濟持續穩健增長,未來更多利好消息可期。

盈利能力提升、實際利率(名義利率減去通脹率)下降、銀行資產負債表更為穩健,以及諸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等有利的政府政策,均為投資帶來支持。2018年,亞洲的投資增速有望從2017年的5%加快至8至9%,為本地區下一階段的增長復甦帶來助力,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和印度。

2018年亞洲通脹可望緩步回升。我們預計,整體消費價格指數(CPI)在2018年將上漲0.5至1個百分點,或將引發亞洲各國央行的關注。近期,韓國央行時隔6年首次加息,成為自2014年以來首個收緊貨幣政策的主要亞洲國家。不過,鑑於目前經濟尚無過熱跡象,亞洲央行的緊縮措施應該會相當緩和。

穩健的經濟增長仍支持資產價格,但亞洲投資者也應為通脹回歸、貨幣政策緊縮,以及波動性升高做好準備。鑑於加息往往會提高淨息差,金融業應受益於客戶交易活動增多、貸款需求升溫,以及信用品質改善。

顛覆性創新是喜是憂

股市在2017年的亮眼表現主要歸功於科技行業。舉例而言,科技企業在第三季為標普500指數的盈利貢獻了23%,3年來提高了5個百分點。目前科技股已成為MSCI新興市場和MSCI中國指數中權重最大的板塊,在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中的權重也從2013年6月的18.7%上升至2017年6月的31.7%,而大多數其他行業的權重則下降。

亞洲的創新浪潮也將在2018年及更遠的未來繼續迅猛發展,推動盈利實現更可持續的增長,進而帶動本地區股市估值上調。彭博對亞洲的平均創新評分從2013年的66.5上升到2016年的78.3,幾乎達到前五大發達國家的水平。瑞銀預計,中國的研發支出有望在2020年超過美國和歐盟。實際上,創新差距的迅速縮窄,已促使亞洲從舊經濟向新經濟加速轉型。除了電子行業,環保技術、自動化、新材料、醫藥和醫療技術等行業的全球領軍企業也紛紛進駐亞洲。

創新浪潮對各經濟領域的新創公司和老牌企業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而這一趨勢才剛剛開始。比如,2017年亞馬遜宣布收購連鎖超市Whole Foods的當周,美國食品零售業板塊即大跌11%。因此,投資者應避免重倉易受顛覆性創新衝擊的公司或行業,而應重點關注大數據、自動化和機器人以及智慧出行等新興領域的科技領軍企業。此外,擁抱創新的舊經濟企業也有望蓬勃發展。

2018年繼續保持投資

儘管挑戰不可避免,但投資者仍應保持投資,以防在充滿活力的金融市場中錯失良機。自1927年以來,牛市結束前12個月的平均漲幅達22%。如果錯過這些機會,投資標普500指數的長期年化回報率將從9.6%降至7.2%。在各地區、各資產類別和各行業保持多元化配置仍是最佳投資之道,不僅能夠抵禦經濟周期波動,也能避免潛在意外事件的衝擊。

陳敏蘭

瑞銀

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