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8月22日

陳致強 宏觀分析

貨幣政策去得太盡 或弄巧反拙

貨幣政策可以去到幾盡?目前,全球有4間中央銀行實行負利率政策,分別是歐洲央行、日本央行、丹麥央行及瑞典央行;另一方面,中國、印尼、波蘭及匈牙利等新興市場則處於減息周期;在公投脫歐之後,英倫銀行終於出手,減息兼重推量化寬鬆,面對如此形勢,澳洲於本月也一同宣布減息。

可以說,如今有望加息的只剩下美國聯儲局。然而即使聯儲局有機會加息,幅度也不大,繼去年底加息25點子後,市場預期今年聯儲局可能只加息一次,幅度不過是25點子。

核心通脹率處於2%左右

金融海嘯爆發至今,寬鬆貨幣政策仍是全球央行的主調。我們應該問:究竟貨幣政策是否太過寬鬆?是否有此必要?會帶來什麼後果?

毫無疑問,環球經濟仍然疲弱,但也未至衰退,我們預計美國的經濟實質增長約為2%,歐羅區則略高於1%。至於新興市場方面,中國經濟近來有正面的數據出台,資金也不再由新興市場撤走,如果新興市場的經濟持續好轉,決策者應認真考慮,何時將利率正常化。

影響利息走向的另一個重要訊號,是通脹水平,事實上,通脹數據亦並非市場早前預期般低落,環球的平均通脹率達到1.8%,核心通脹率則處於2%左右,是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輔以結構改革發揮效用

總括而言,經濟活動及通脹並不是差勁至足以要出動大規模的貨幣刺激政策。筆者仍然相信,利率是時候重回正常。事實上,即使各大央行繼續實行負利率政策,也不見得有多大作用,更可能弄巧反拙,在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及瑞典央行推出負利率政策後,歐羅、日圓及瑞典克朗的滙價不跌反升,便是一大證明,貨幣競爭性貶值的這種「損鄰政策」,並不會有贏家。只有以結構改革輔助,貨幣政策才能發揮真正的效用,刺激勞動力及生產力,否則,單靠減息或量寬,最終可能只會成為炒家或有資產人士的樂園,甚至對經濟及金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央行本來想以低息環境迫使銀行增加借貸,刺激經濟活動,可是低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銀行的淨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首當其衝,而且銀行又難以將此成本轉嫁至零售消費者,導致經營成本大增。

低息政策或致信貸泡沫

此外,有分析更認為,低息政策是造成信貸泡沫的元兇。全球的債務未見下降,反而持續增加,非金融行業的負債急升,達到全球GDO的230%,當中,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債務更以驚人速度累積。歷史告訴大家,債務若突然急增,最終迎來的會是泡沫爆破及金融危機。

將利率長久地壓在歷史低位,所帶來的成本可能會高於其效益,決策者應該認真考慮未來政策的走向,避免沉溺在低息所帶來的市場幻象。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者更應專注在估值合理的資產,避開一些已被市場追捧而變得昂貴的股票。另外,相信高息概念,將會繼續是市場的關注所在。

陳致強

安聯投資

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