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5月16日

陳致強 宏觀分析

成熟市場生產力下降有因

最近筆者與海外的同事討論,何以在西方社會,科技之進步未有抵消生產力的持續下降。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成熟國家的生產力便廣泛地出現下降,由3%慢慢降至世紀末的2%左右,而自環球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的生產力更進一步降至低於1%,其他成熟地區面對的處境也差不多。

在過去30年,科技之進步及「破壞性創新」的營商模式,正在衝擊各大老牌公司。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嘗試分析一下造成這種生產率悖論的原因。

新技術未必增生產力

在工業革命時代,當時的人致力於研發更有效的生產流程和物流,改善價值鏈,從而提高產量。隨着IT的 發展,目前的「破壞性創新」形式經濟,卻正在破壞舊有的價值鏈、打破發明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隔閡。簡而言之,從前一件貨品由生產到落入消費者之手,要經過多重關卡,例如代理、批發商、零售商等,養活大批銷售、管理、物流等勞工。但在今時今日,不少生產商只要將產品放上網,便能直接接觸到廣大的消費群眾。相對工業革命時代,在現今社會要量度生產力,可謂愈來愈難。再者,這些突破性的技術,雖會令整體經濟更有效率,卻未必一定會提升生產力。

消費者幾乎能直接與產品的創造者溝通及購物,效率更快更高,而且價格會更加便宜,但同一時間,價值鏈中的各個步驟相繼消除,經濟活動反而會有減無增,最終慢慢消失,很多人更會因此而失業。

科技反帶來失業問題

在經濟理論層面,這或許是正面的事,因為這批空出來的人手,可以自由靈活地做另一些事情,但在真實的經濟體系中,勞動市場需要慢慢適應這個轉變。有些人跳不出傳統夕陽行業,工資及待遇一直走下坡,有些人則甚至失去工作後也沒有能力轉職。且讓我們看看一系列「科技能提升效率,卻無助提升生產力」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電子出版。傳統的書籍出版價值鏈,是先由作者埋首著書,然後由出版社挑選出版及編輯,並交由印刷廠付印成書,所用之物料如紙張、油墨及釘裝等則由其他公司提供,之後出版社的推廣部會向外界宣傳,並由書籍的分銷商將書本推廣至零售書店,當中涉及龐大的物流運送工作,最後才交到書店的顧客手上。

但是在電子書出版之後,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的作品透過互聯網的平台發表,並直接賣予有興趣的讀者。一本硬皮精裝的實體書,售價或高達20美元,但一本電子書隨隨便便也可以便宜一半。

從此,作者不用與書商及出版社共享賣書的成果,讀者又能以更低價錢買書,電子書對雙方都有大大好處。但從經濟活動而言,電子書並非什麼好事。以GDP計算,一本電子書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只是實體書的一半而已。

整體經濟價值在下降

從某一角度而言,愈少人手涉及價值鏈當中,而又達到同樣的生產及銷售成果,生產力必然是上升了;但實際上,很多業內人士卻未必是這樣想。出版社、批發商、零售商、印刷廠的生意都少了,惟有節省開支,無可避免會出現減薪或裁員。另一方面,傳統的經濟學認為,價值下降會刺激需求,但在這一例子中,即使一本書的售價下降一半,也不見得銷量會按比例地上升一倍。可以說,最終出版業的整體經濟價值,一定會隨着電子書的普及而下降。

另一例子是電訊行業,多年以來電訊業在基建設施及研發科技方面所花至巨,但消費者在電訊的開支卻持續減少。在50年前,大家花在一條固網電話線路的開支,便佔去每月收入中一個不少的數目,但到了今天,人們只要花一點點錢,就可以獲得一系列的服務,包括固網及流動電話、家中的寬頻網絡以及手機的流動網絡數據。

在服務業對GDP的貢獻愈來愈高時,電訊業卻由於勞動人手大幅減少,整體收入及盈利愈趨下降,對GDP的貢獻卻愈來愈少。更遑論部分電訊相關的行業已相繼式微,新一代就未必知道電話簿及電話撥輪技術為何物,甚至連傳真機也正走向夕陽。雖然現代人周身也是通訊裝備及方法,但實情卻是電訊業的經濟活動大減。

傳統經濟理論失效

除了出版與電訊,類似的例子還有印刷及廣播傳媒、旅遊、酒店、零售及交通等等,可謂不勝枚舉。3D打印技術的出現,對於製造業更是一大威脅。而金融業也難以獨善其身,機械財務顧問相信將會搶走不少從業員的飯碗。

以上的破壞性創新例子,令近年全球冒起一批幾乎一夜致富的年輕科技才俊,但對社會而言,貧富不均的情況卻愈趨嚴重,亦加速職位流失,對經濟自然不會是好事。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以傳統的經濟理論及計算方法檢視,根本未能完整地反映科技對經濟效率及生產力帶來之轉變,更重要的是,大家要密切留意科技對於未來勞動力的影響,所以問題的關鍵是社會有沒有一些新冒起的行業,能夠創造出大量職位,廣泛地吸收舊經濟下多餘出來的勞動力。

陳致強

安聯投資

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