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17日

Morningstar ETF

金融專家-「講一套,做一套」

諾貝爾經濟學者Eugene Fama曾說,持有指數基金會為散戶投資者帶來最好的結果。美國經濟協會(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的2015年主席Richard Thaler亦同意此說法。曾給予類似的建議的,還有畢非德和耶魯大學的首席投資總監David Swensen。而哈佛大學教授Andre Perold則是指數投資先鋒Vanguard的總監。

主動型基金經濟倡買指數

然而,在以上5名指數投資倡導者中,其中4名毫無疑問是主動式投資經理。Thaler是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的領導層,該資產管理公司專門管理機構投資及主動基金。畢非德負責管理巴郡的股票投資組合。而Swensen和Perold則常透過主動基金等工具主動配置其管理資產(Swensen處理耶魯的捐贈基金,Perold則負責其顧問公司的客戶資產)。

至於Fama,他雖然不是百分百的主動基金經理,但他與主動投資的關係比你想像中更為密切,畢竟他在維基百科被稱為「有效市場假說之父」。Fama是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的顧問和董事。DFA標榜自己是主動投資公司。雖然DFA會為其基金建構指數,但那些指數反映DFA的投資信念,而且DFA的基金經理亦會作出主動的投資決定。例如,他們可能會避免持有屬於其基金指數成分但有問題的股票。

然後是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及Ibbotson公司(後來被Morningstar收購)創辦人Roger Ibbotson。Ibbotson公司廣泛倡議使用金融市場的長期數據,但他亦同時管理對沖基金。諾貝爾獎得者Myron Scholes是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創辦人,Josef Lakonishok同時是LSV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行政總裁和伊利諾伊州大學的金融學教授,麻省理工大學的Andrew Lo亦同時在AlphaSimplex集團工作。

看穿了吧?在學術文獻、工商管理班和媒體紛紛鼓勵大眾投資指數的同時,許多在這些指數投資範疇最具影響力的人士卻在實踐主動投資。原因何在?

主動投資是利潤豐厚副業

第一,是自尊心。縱然這些專家都不會承認——但他們肯定認為自己比市場內其他笨蛋(包括你和我)聰明。我可以理解他們的自信,畢竟他們在其專業都有偉大的成就,當中許多人的亮麗投資成績亦鞏固其本身的自信。

然而過度自信會帶來危機。在七十年代,行為分析員開始認真研究人們是如何做出決策,研究結果令他們相當驚訝,他們發現那些訓練有素的專家的決策甚至不如新手。毫無疑問,專家們的知識肯定會比新手多。但專家的自信亦非常高,使他們更容易因為過度自信而作出誤判。

Scholes正正是一個例子。他有份創立的LTCM後來破產,不少金融學者的投資事業亦見掙扎求存。有一位學者就諷刺金融學教授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差劣投資者。」

另一個原因,是主動投資能夠帶來利潤。

Buffett和Swensen運用主動投資的動機非常明顯。他們的薪酬來自資產配置。如果他們主動投資會比投資指數帶來更好的薪酬——事實的確如此,他們當然會這樣做。對其他人來說,投資管理比較像晚上的副業,而且是潛在利潤非常高的副業。

市場有效理論以外現怪事

除了自信和金錢誘惑,這些金融專家還是真心相信主動投資的。即使是市場有效理論(和指數投資)的狂熱支持者,也不會完全信奉此理論。不錯,金融市場在吸收投資者訊息以及將其反映在股價方面,是非常有效率的。但我們都看過股市發生各種奇怪的事情,譬如勢頭——在過去數月表現相對好的股票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繼續跑贏同儕。雖然沒有人能夠解釋箇中原因,但勢頭似乎一直存在。

奇怪的事情還包括1987年股市崩盤——在1987年10月19日(周一)前的那個周末,市場並沒有出現任何可能導致翌日股市大跌22%的消息;以及九十年代末科網股泡沫中的一些股票的報價。奇怪的事不常發生;當有人發現不尋常的股票價格,要調整的多半是那人的觀點而非股價。但不尋常的股價出現的頻率,足以挑戰市場完全有效的概念。

另一點是因子,譬如DFA傾向的小型、價值型公司。雖然這些特性可能帶來額外風險,但理論上(我們亦觀察到)它們也能夠帶來額外回報。單純以此類公司組成投資組合未必符合傳統的主動管理定義,但這在某程度上也是主動管理。Eugene Fama在DFA的所做的,其實也是站在股票交易的一端,與持對立看法的人對賭。

總括而言,金融專家向人推薦一套,自己則做另一套,無論在心理上、經濟上和智力上,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作者是Morningstar研究部副主席John Rekenthaler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