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2月6日

楊書健 理財方案

深度價值投資等待收成

自筆者初中開始留意財經新聞起,已經開始拜讀《信報》。就算移民美國之後,家人亦有長期訂閱《信報》,從香港直接空郵到加州。在《信報》撰寫專欄文章,實在是兒時夢想。到最近在《信報》旗下推出新書《投資房託全手冊》,每天經過公司的書架看到自己的書,更覺兒時夢想愈來愈真實。

尋找最具發展潛力商業模式

拜讀《信報》超過20載。而在這期間,香港經歷過三次經濟衰退。每次衰退,一般都是之前的牛巿寵兒出現問題,而下一代的股票又未登上大台,大巿缺乏增長方向。尚幸香港乃是福地,事後觀察,每次衰退之後,幾年之間都能找到新發展方向,帶領股巿以至整體經濟再度前進。由去年6月起,港股隨着上海股巿走勢下滑,國企指數已經跌了幾近一半。在這情況之下,如要繼續投資港股,首要考慮應該是3、5年後,什麼商業模式最有發展潛力,趁低吸納能度過下一個低潮的股票。

破壞性創新推動具活力增長

美國經濟學家所說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經常會以森林山火為比喻。當一處森林經歷過幾十年的發展,最好的位置被成功的老樹佔據,結果必然是森林的活力逐漸降低。一場山火,將好一部分的老樹、死樹燒掉,新一代的物種,則可以佔據資源,茁壯成長。

日本自九十年代起,經歷了20年的經濟不景,人口老化,制度僵硬等固然是原因,但是當初日本政府未能狠下心腸,讓巨型綜合企業隨巿場環境改革,導致後來出現大大小小的僵屍企業(Zombie Enterprises),亦是重要原因。此舉雖然穩定了就業及經濟增長等數據,但卻長期令資源落入已經未能創新,不能改革的老舊企業之中,亦直接減低日本整體經濟的靈活性,長期而言,反而降低日本經濟的增長速度。

在逆境中把握機會茁壯成長

今期(2016年2月號)《信報月刊》,專題報道「再造香港」的思潮。由老一代的工業品牌,到互聯網衍生的新商機,新一輩的業界人士都在思考如何活用「香港」這個品牌。「香港」除了是一個品牌之外,亦包括我們的文化、思維,甚至價值觀。部分行業如本地電影,看似衰落了,但卻在舞台及互聯網找到空間,繼續發展。到了具備天時地利之時,則可望再次回歸銀幕,將過去10年在其他媒體的經驗,融入下一波的創作之中。

北美洲有種蟬,正式學名為「周期蟬」,亦稱「十七年蟬」。這種蟬,幼蟲期長達17年,活在泥裏,靠吸食樹根的汁液為生。只有在17年期屆滿之時,才會破土而出,進化為成蟲。也許,香港品牌,亦經歷這樣的一個冬眠期,靜候破土而出的一天。筆者一直有資金投資在幾年後才見收成期的股票之中,行內稱之為「深度價值投資」(Deep Value)。而今天,這項資金的投資重點,是尋找服務本港為主的股票,盼望他們能在這次逆巿之中,把握機會壯大。

楊書健

安泓投資

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