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月25日

許長泰 中國

中國經濟尚未恢復元氣

中國去年第四季經濟增長減慢,而12月份的數據亦見偏軟,令人對經濟狀況更添憂慮。究竟最近的經濟表現有何啟示?本文將加以探討。

中國第四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升6.8%,遜於預期的6.9%,亦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就全年經濟增長而言,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升6.9%,為1990年以來最慢增速,但接近政府所設7%左右的增長目標。如以按季年化基準計算,經濟則擴張1.6%,低於去年第三季的1.8%。此外,12月份的經濟活動指標亦反映經濟進一步放緩,尤以工業生產及固定資產投資為甚,而月內零售銷售增長亦更為疲弱。再者,12月份不論官方抑或財新採購經理指數表現均好壞不一,整體數據顯示經濟前景充滿挑戰。

經濟正轉型至內需為本

相對令人鼓舞的是,已有進一步跡象顯示經濟持續由製造業主導,轉為以服務業及內需為本。2015年,第三產業於整體本地生產總值的佔比已增至55%,較2006年的42%大增13個百分點;反之,第二產業的佔比則由47%降至40%。細看數據,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於2015年錄得8.3%的按年增長,拋離第二產業的6.0%及第一產業的3.9%。此外,實體經濟的復甦亦見嫩芽萌發的跡象,當中汽車及房地產銷售依然強勁,支持復甦過程,亦加強信貸增長及財政開支。

整體出口前景依然審慎

貿易數據方面,12月份出口以美元計算的按年增長率為-1.4%,遠較11月份的-6.8%及預期的-8.0%為佳,主要是受惠於來自成熟市場的外需有所增強。儘管基數效應造成不利因素及商品價格下跌,但上月的入口表現仍有所改善,其按年增長率為-7.6%,優於11月份的-8.7%及預期的-11.0%,反映內需有靠穩跡象。

此外,上月中國錄得601億美元的貿易盈餘,高於預期,同時外滙儲備顯著下跌,顯示該月出現大量的資金外流。雖然12月份的貿易數據優於預期,但在需求受壓的大環境下,我們對整體出口前景依然審慎。而面對資金外流的壓力,我們預期2016年中國將維持貿易盈餘。

通脹方面,上月天氣惡劣,食品價格上升,帶動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6%,惟生產者物價指數按年跌5.9%。要注意的是,生產者物價指數已連續46個月處於通縮狀態,反映國內市場產能過剩的問題,以及環球商品價格受壓所造成的通縮壓力。以去年全年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4%,生產者物價指數則按年跌5.2%,兩者暗示總需求仍然疲弱。展望來年,預期在寬鬆政策及基數效應之下,消費物價指數應溫和上升,而生產者物價指數的通縮情況應有所緩和。

寬鬆政策立場料將持續

踏入2016年,中國政策焦點放在供應面改革之上。在外需滯緩的情況下,政府希望加速紓緩產能過剩的問題,因此我們依然預期當局會維持寬鬆的政策立場。儘管消費相關的活動穩步擴張,有助緩衝增長的下行風險,但經濟向服務業轉型的過程仍需要政策支持,以抵消製造業放緩的影響。

我們認為,勞工市場穩健,加上家庭收入上升,短期內應有助支持消費。不過,隨着中國經濟繼續轉向由消費或服務業主導,當局仍須推出更多逆周期措施以提升總需求,並使宏觀經濟環境更為穩定,為這個充滿挑戰的轉型過程提供支持。

許長泰

摩根

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