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8月4日

葉浩文 ETF

中國應逐步減少干預市場

 

投資者近日對股市信心脆弱,擔心中國救市資金何時退出之餘,亦憂慮美國聯儲局可能提早加息,令中港股市持續波動。

外資紛紛撤出A股市場

資金流方面,摩根士丹利最近一份關於新興市場資金流向的研究報告顯示,單是於截至7月22日的一周,新興市場基金(包括環球新興市場、亞洲新興市場、歐洲中東及非洲(EMEA),以及拉丁美洲股票基金)錄得接近33億美元的資金外流,當中亞洲新興市場資金流出佔27億美元,並以中國境外及海外上市的A股ETF為主。

包括養老基金及主權基金等一眾機構投資者,一向非常重視投資項目的透明度及可預測性。早前,《經濟學人》刊登一篇名為「China Embraces the Markets」的封面文章,談及對中國政府救市的看法。作者認為中央政府在現時的低息環境下,以減息為市場提供流通量尚算合理,但出言限制沽空水平、叫停新股上市及強迫券商出資入股托市等手段,則不甚認同。另外,規模達169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Bridgewater創辦人利達奧(Ray Dalio)亦坦言,改變了對中國股市的看法,認為中國股市動盪會扼殺經濟增長。從上述兩個評論可見,對中央托市手段的不滿,是引致外資離場的主因之一。

相信不少讀者也有投資在港上市的A股ETF。筆者就此進行了簡單統計,分析中央托市對這些ETF的成交量及規模的影響。首先,市值最大的A50中國ETF及滬深300指數ETF在中央托市首天(即7月6日)之前的20天,平均成交額分別為47億元及11億元。它們的成交額在7月6日之後的5天一度大增,達到平均70億及30億元,不過升勢似乎無以為繼;截至7月30日,已縮減至24億及5億元。另一方面,上述兩隻ETF、一隻投資於價值型A股的ETF,以及一隻投資於A股創業板的ETF,其已發行股份總數亦在7月6日至7月30日期間分別減少約21%、21%、2%及26%,可見隨着來自投資者的沽壓上升,莊家亦向發行商贖回持股,令市場上股份總數減少。

期望中國開放市場方針不變

事實上,包括美國、德國及日本在內的不少發達國家過往亦曾出手救市。是次中央政府出手干預,筆者不認為有錯,但當局的確需逐漸減少干預的力度。今次中國救市與過往外國救市的措施有很大分別。中央政府的措施可謂治標不治本,由於工資、利率和滙率等成本依然高企,營運環境沒有改善,單靠強行支撐股市其實無法吸引機構投資者重返股票市場。對於一眾境外大戶來說,他們最希望見到中國的開放市場方針不變。事實上,近日股市強烈波動,或許反而帶來機會,讓中央加緊改善市場環境,例如加強企業監管及投資者教育。此舉將可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令價值投資的理念滲透內地,讓市場得以持續健康發展。

暫避風頭不宜硬拼

現在,市場正關注中國會否推出終極救市措施,例如中國式QE。對於短線投機人士來說,揣測政策方向並不容易,策略上應該暫避風頭,不宜硬拼。若市況確認好轉,屆時才入市亦不算太遲。

最後,在此分享我們的投資團隊近日對A股投資的兩項心得。第一,A股股市猶如「過山車」,面對此等市況,投資者最重要是保持冷靜。第二,大家毋須對6月及7月的大幅跌市反應過度;畢竟,牛市是建立在翻越恐懼之牆的基礎之上。

 

葉浩文

惠理

ETF業務拓展高級副總裁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