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7月18日

張言銘 理財方案

投資成功需放長線

近期一項調查指出,香港富裕人士平均年齡為35歲,家庭年收入為11.545萬美元(約90.051萬港元)。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富裕人士大部分均年輕、上進、勤奮,且十分專注事業和財務;他們每月平均支出為6600元,將約四成五的收入存下來。可以見到調查中的富裕人士儲蓄率都相對較高。

單憑勤奮工作和努力儲蓄,是否就可以成為富裕人士?除了這兩個關鍵元素,要成功致富,其實還要借助其他因素,例如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懂得把握時機,避免犯一些理財和投資上的常見錯誤。

很多人寧願「不做不錯」

最常見的理財和投資錯誤,就是應行動時沒有行動,不應行動時卻行動太多。簡單來說,就是「不適當的時候做不適當的事」。比如說,很多時候我們應該把握時機,為自己將來打算,但往往就錯失了機會。美國一項調查指出,經濟不景氣時,例如2009金融海嘯之後,35%的打工仔沒有任何退休儲備;兩年後,這數字竟攀升至41%。為何會出現此情況?在「行為金融學」(Behavioural Finance)上有一種現象稱為「Loss Aversion」,意思是不想虧損100元的念頭,是大於想賺取100元的念頭。所以人們會寧願什麼都不做,一心以為「不做不錯」。

另一原因是坊間有太多選擇,市面上林林總總的投資理財產品,哪有可能對全部產品瞭如指掌呢?於是有些人就索性什麼都不選。回望2009年,正是金融海嘯後股市復甦的開始,絕對是在股市低位吸納的好時機;若當時能夠把握機會,今天或能大有斬獲。

避免應該行動時沒有行動

根據著名投資研究公司Dalbar每年所做的研究,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在過去20年的年均回報高達9.85%,但一般投資者在美股的年均回報卻只有5.19%。即是說,若投資者在20年前就投資,20年內都不貿然跟隨市況而作出任何調動的話,投資美股的回報其實相當可觀。投資者一般都希望「低買高賣」以賺取最大回報,只可惜,若按照這研究報告來看,大部分投資者終究都不過是「高買低賣」。

好些時候,再聰明的人亦會做錯決定。我們所熟悉的、發現地心吸力的科學家牛頓(Issac Newton),原來也是一位投資者。77歲那年,他買入了一間名為South Sea Co的公司股票。僅是兩個月,這股票就翻了一倍,於是他獲利套現。這行為再合理不過。兩個月後,牛頓再度入市買回股票,結果就在18世紀早期泡沫爆破時,虧損了近500萬美元。

這個活生生的例子,說明當投資者追求最大回報時,總會在不適當的時候做不適當的事。我們往往被市場近況影響判斷,以為通過研究股市近期表現,可預測未來走勢,例如股市強烈的升勢容易令投資者看好前景,憧憬股價會繼續上升。眼見其他投資者在股市屢有斬獲,羊群效應再加上「怕蝕底」的心態作祟,致使我們錯估市況,莽下判斷,得不償失。

趁早訂下明確的長線目標

要避免在應該行動時沒有行動,應趁早訂下明確的長線儲蓄目標,好好思量退休時需要多少儲備,才能維持現有生活水平?自己理想的退休生活是什麼?要有明確的目標,才可大大增加達到目標的機會。互聯網上有很多退休計算器可作參考,而更可靠的做法當然是徵詢理財顧問的專業意見。

在今天追求快速回報、俗稱「instant gratification 」的年代,要一位投資者做一項投資後,20年內都不作任何調動,這是近乎沒有可能。那麼如何才能避免在不應行動時行動呢?長線而言,與其嘗試估計入市的最佳時機,不如運用成本平均法,作定期投資;如此一來,在市況波動時,就不怕受牽連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內容作投資決定。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有提供資料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擔保該等資料之準確性及可靠性,且概不會就因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任何責任。

張言銘

康宏

聯席董事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