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6月8日

陳致強 日本

日本企業改革現曙光

有追看本欄的讀者,相信都會知道筆者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以來,一直看好日本股市,果然,日股近年持續為投資者帶來不俗的回報,今年初以來日經平均指數的升幅(以美元計價)也已達雙位數,優於美股及歐股。

日本央行以寛鬆政策來支持股市,實行量化寬鬆買債、買股,自去年10月開始每年購入日股ETF的額度便高達3萬億日圓。此外,日本退休基金GPIF也增加股票的比重,成為托市的一大動力。在多番利好的消息刺激下,日股不斷向上衝,由1900隻日本企業股票組成的日本證券交易所,其以日圓計價的市值,已經超過1989年日本經濟和股市的高峰期。

安倍晉三的三支箭成功令日圓大貶值,2013及2014年日圓兌美元連續貶值了18%及12%,不過到了今年,日圓走勢開始穩定下來,一直只在區間上落,到了近周才有突破,兌美元跌至124的12年新低。觸發日圓再貶的原因並非來自日本本身,而是出自美國。投資者預期今年聯儲局將會展開加息周期,令美元強勢持續。而在急跌過後,年初至今日圓的貶值幅度也僅為3%。

弱日圓利好出口商

日本央行決心要達到2%的通脹目標,每年買資產的額度高達80萬億日圓,等同日本整體經濟規模的16%。但近期日本通脹又再次跌回零水平,日本央行很有可能會再推寬鬆貨幣政策以推升通脹。因此,不少市場分析對日圓前景均感到悲觀,認為當地基本面仍然疲弱,日圓有可能進一步遭到壓低。然而,日圓滙價自2010年曾觸及75高位後,至今已貶值了三分一。有人認為日圓實質價值被低估了20%至25%,並且是G10國家中最便宜的貨幣,而日本的本土投資者是主宰日圓走勢的主要動力,日本投資者對於海外投資的興趣濃厚,對外的收購合併活動處於歷史新高,退休基金也在增加海外資產的比重。若當地投資者對外國股債市場感到擔心並開始贖回,將會促使資金由外地撤回日本,推升日圓滙價。

日本今年首季的GDP按年上升2.4%,優於去年第四季的1.1%,但此數字只是由於庫存量意外地大升所致,若我們剔走這一因素,首季GDP只會有0.4%增幅。更重要的是,庫存大量堆積,表示消費力並未能追上生產力。無他,截至今年3月,日本人的實質工資已連續下跌了兩年,即使今年工資終於有望上升,但幅度僅屬輕微。

不過,當地的家庭及企業均見復甦,家庭開支按季增加了0.4%,住宅投資更升了1.8%。在弱日圓的支持下,出口持續有好表現,按季上升2.4%。而隨着企業盈利增長,日企終於願意增加投資,資本開支按季升0.4%,是過去4季以來首次上升。Panasonic及Canon等巨企基於日圓貶值,均將部分生產線搬回日本,以提升競爭力。

的確,弱貨幣大大提升了日企的盈利,大型出口商尤其受惠,舉個例,豐田(Toyota)的年度淨利已連續兩年破紀錄,去年淨利大升19%至2.2萬億日圓,該企業預計今年持續能派出好成績。至於日產(Nissan),於上個財政年度的淨利也升18%至4580億日圓。但弱日圓就像是雙面刃,對出口企業當然有利,但對本土企業卻不同講法,本來在2014年日本上調消費稅後,消費者需求已在減弱,同時弱日圓又令入口原材料價格大漲,變相是雙重打擊。

日企須提升股東回報

目前日本正推行一連串改革,當中最備受市場重視的,相信是於今年底推行的企業管治改革措施。屆時日本政府會推出公司管治法則,若管理層不遵從這些法則,需要提出合理解釋。

另外,企業也須增設獨立董事,以保障股東利益,務求增加股東回報。政府為何要這樣做?皆因日企作風太保守,非金融企業持有的現金及相關資產,竟相當於日本GDP的47%!並遠高於美國企業的10%,反映日企寧願坐擁大量現金也不願拿去投資或回饋股東。

但在政府的推動下,這種企業文化終有改變,最近不少日企都大幅提升股本回報率(ROE),根據日經調查顯示,以2014年財年計,在日本證交所上市的1714間非金融企業中,有大概三分一,即549間企業的ROE達10%以上。美企及歐企的平均ROE分別為13%及9%,如今日企終於能開始追上歐美的標準。日本機器人製造商Fanuc更為進取,宣布將六成的淨利都回饋股東,較之前的30%大升一倍。

市場就「安倍經濟學」能否刺激GDP增長而爭論不休,但筆者認為對投資者而言,這並非重點,我們更加應該關注的是日企的改革成效。若企業管治持續有改善,中短線來說對日股都是一大利好因素,而且日股的市現率(Price to cash ratio)僅為9倍,遠低於美股的13倍。

但是,日股的長線展望仍然令人擔憂,主要是人口老化的問題嚴峻,而且中小企業及社會福利開支均欠缺改革,始終會拖累經濟及股市整體發展。

陳致強

安聯投資

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