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香港的零售物業市場交投氣氛熾熱,大部分可歸功於訪港旅客對高檔次消費品消費的增加。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統計數字顯示,直至今年3月,主要的訪港旅客來自中國內地和北亞。2013年全年旅客境內總消費達到2816億元左右,較上年度升15.7%。
儘管有統計顯示,中國內地訪港旅客的上升幅度不及往前兩年的多,但據《2013年香港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指出,未來訪港旅客的數字仍會持續出現增長。在訪港旅客數目上升的大前提下,縱使有迹象顯示近年來「自由行」旅客開始轉戰中低檔次消費,但可預期中高檔國際品牌的零售收益只會出現輕微下調。
香港仍會是國際品牌進駐國內市場的試點,此優勢將成一線街舖租金支持的關鍵。而內地旅客亦對本港中低檔次消費品有強大需求,一線區如尖沙咀及銅鑼灣等,消費人流只會有增無減,令商舖市場交投量保持穩定,對商舖未來的價格亦成一支持。
零售業雖然面對內地來港旅客逐漸減少的問題,但部分核心區一線街舖仍然屬兵家必爭之地,故不乏租客以理想加幅續租。早前尖沙咀彌敦道金冠大廈地下部分舖位,獲珠寶店以月租約195萬元續租,新租金較之前高逾1.5倍。
另外,隨着「自由行」對中低檔消費品的需求增加,近期不少藥房及找換店亦紛紛抓緊機會在尖沙咀、旺角和銅鑼灣一帶擴充業務,成為一線街舖租金的另類支持,預料租金水平仍然會於高水平徘徊,或有約5%的溫和增長。
綜合而言,全球經濟正處於平穩上升階段,加上香港「減辣」等利好政策的影響,作為亞洲名列前茅的香港零售物業市場前景仍屬樂觀。而且一線街商舖的業主大部分為長線投資者,所以持貨力較強,加上有實質租金支持,因此不會減價放售旗下街舖,令商舖價格於零售放緩的環境下,減低調整的壓力。
余錦雄
世邦魏理仕大中華區估值及諮詢服務部資深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