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4月21日 專家評論

重提空置稅 不如盡早「撤辣」

根據運房局的數字,截至去年底,本港私人住宅「貨尾」單位約達1.23萬個,較2019年年底9900個,有約24%的增幅。局長陳帆日前於立法會財委會會議上,提到不排除在進一步掌握空置單位實況後,重提去年因經濟狀況不穩而擱置的一手住宅物業空置稅。筆者認為,措施原意雖好,但對增加整體住宅供應幫助有限。

對大部分的住宅單位而言,本地大多數發展商都選擇採取貨如輪轉的銷售方針,以減低市況變動風險和資金壓力,大部分單位早在樓花期已作推售,只有貴重的豪宅項目,由於數量稀少且價碼龐大,發展商傾向採用惜售並善價而沽的銷售策略,而買家態度亦較審慎,傾向於現樓階段進行交易,令豪宅貨尾比例上較一般單位為高。

本港現時的1.23萬個「已落成樓宇但仍未出售的私人住宅單位」中,撇除據運房局資料估計約有3400個屬發展商自用或用作服務式住宅等出租用途,餘下真正有待出售的貨尾單位其實只有數千個。考慮到因部分單位條件欠佳無人問津、處於執修或獲取轉讓文件需時等因素,上述數字應屬正常貨尾存量,並未見有計劃的囤貨情況。

理論上,空置稅可透過大大增加發展商持有空置單位的成本,有效地防止囤積居奇,從而協助理順物業市場的供應及價格;然而,稅項的社會效益卻需在囤貨情況普遍而嚴重的市場才得以顯著發揮。就本地情況而言,假使發展商在稅項實施後把目前所有貨尾單位全數出售,對本港整體住宅供應影響仍十分有限;加上部分貨尾屬豪宅供應,對紓解民困並無助益。

在目前市場需求趨向觀望,經濟前景仍未明朗的情形下,重提一手空置稅似乎略欠策略性,畢竟空置貨尾向來並非本地房屋問題的癥結所在。對此,筆者仍是老調重彈,認為除持續製造新增供應外,應適度「撤辣」,尤趁目前樓市升軌受經濟環境所限,可藉機測試市場反應,從而逐步恢復二手市場供應,才可較大程度上紓緩本港樓市失衡的困局。

張聖典
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