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1月18日 專家評論

先談住屋 再說置業

筆者早前跟一對新婚友人相聚,談及他們婚後的居住安排,二人都不禁輕嘆以現時的樓價水平,似乎難以在短期內儲夠首期,租住私樓又擔心昂貴租金會進一步延後置業目標,故唯有暫時繼續與各自的家人居住。此處其實反映了居住和置業需求的問題,筆者希望藉此簡單分享一下。

上述情形相信是不少市民同樣面對的處境。當人踏入某一年齡,對獨立的私人空間產生需求屬正常不過,這對於剛開始組織家庭的新婚夫婦而言尤甚。經濟能力一般的家庭往往更加掙扎於決定自置或租用物業。

本港樓價高踞不下,其中一個因素便是市場每年對住宅供應都有龐大的剛性需求。剛性需求確切地說是以居所作住用目的的基本住屋需求;置業需求則是涉及動用龐大私人財產或承擔長期債務的重大個人決定,物業價值於市場中可升可跌,本質上屬於影響深遠的私人投資。

對於置業和住屋需求,筆者認為,政府就前者而言並無絕對義務,但就後者而言卻有不可推卸的關鍵角色和責任,若政府能於住屋問題上有所作為,將能造福社會上廣大市民。

上一代的普通家庭居住於公屋單位,每月繳付的租金不到同類單位市值租金三分一,對於人們日後積累財富,以及改善生活水平助益匪淺;對社會而言,長遠亦能有效縮窄貧富懸殊差距。

本港的房屋問題顯而易見的是樓價高,大部分市民難以負擔,但更水深火熱的是,香港目前仍有超過20萬人屬劏房戶,居住於所謂的「不適切住房」中。

據房委會公布,截至今年9月,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上升至5.6年的歷史新高。適逢環球政經局勢不穩影響市民置業意欲,近期居屋銷情並不理想,進一步表明不受經濟環境影響的住用房屋才是關係普遍市民福祉的必需品。故筆者認為,政府應考慮是否加大力度,集中更多資源解決本地的住屋需求,而非涉及個人投資成份的置業訴求。

張聖典
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