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 解群體免疫及第三劑疫苗疑惑

2021年10月18日 #我的醫路歷程#

細菌病毒無處不在,行沙灘、等巴士,稍不留神很易中招!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Joseph)既是本港抗疫專家,上過無數戰場處理大小疫症,包括沙士及新冠肺炎,同時診治過不少奇難雜症,為罕聞但常見、感染病因複雜的病症作醫學診斷及治療,其中一種是隱球菌。


「香港有不少尤加利樹,吸引雀鳥棲息,隱球菌很多時與鳥類的排泄物有關。最近有一名年約20多歲男子,在旺角街市擺檔,徒手碰了白鴿糞便感染了。」他還會解開大眾對群體免疫及第三劑疫苗的疑惑。
一般人較少聽聞隱球菌,曾祈殷指其實很常見,一旦感染會影響腦部及肺部,需要至少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消滅它。「過程幾痛苦,患者首幾個星期須留院吊針,慢慢才轉口服藥。隱球菌會襲擊人類的中樞神經,有可能出現腦膜炎或擴散到其他部位,包括影響心臟,如未及時求醫會致命。」
隱球菌無處不在,他想起有個男子檢查身體,發現肺部有陰影,起初擔心是癌症,後診斷為隱球菌。「病人覺得奇怪,自己沒養鳥,無車,無機會接觸鳥類排泄物。而且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平時不抽煙、不喝酒,想不通為何生活健康都會感染。」

等巴士感染隱球菌
追問之下,原來該男士居於黃埔,經常乘搭巴士上下班,曾祈殷發現巴士站旁邊都是尤加利樹,常有白鴿棲息。「估計等待巴士時,當車輛駛過,揚起沙塵,他有機會從鼻孔吸入隱球菌。所以奉勸大家等車時看見附近有很多白鴿、鳥類或地上有糞便,千萬要小心。」
他表示,疫情下人們天天戴口罩,減少了感染隱球菌的機會。萬一不幸「中頭獎」(鳥糞撒到頭上),他建議:「別徒手亂碰,盡快洗頭,清洗的過程盡可能閉氣。」
另一個深刻個案是曾祈殷於聯合醫院當值期間,有位年輕已婚男士因腳部感染嚴重食肉菌,緊急進入深切治療部。「即使我們用盡最好藥物,情況也未如理想,最後他要截肢保命,令我非常感觸,人真的很渺小,就算知道什麼細菌,給予最佳治療,都只能盡力而已。」
追溯源頭,曾祈殷得知病人與家人行沙灘時,不小心弄損腳底,傷口未妥善處理,又接觸海水,結果短短兩天,由細小傷口感染,變成壞死性筋膜炎。「奉勸市民別小看微細傷口,要小心護理,見勢色不對就要求醫。同樣地,作為醫生,有時不只派藥,需要提醒市民,如果服藥後24至48小時未見好轉跡象,而情況轉差,就要盡快求醫。」


沙士撲物資上戰場
醫者父母心,曾祈殷在基督教家庭長大,從幼稚園到中學都是基督教學校,經常進出教會,耳濡目染之下,深深領會基督關愛精神,奠定今天行醫素養。「父母從事教育工作,家有一姊一弟,童年沒有電視,只聽收音機、睇報紙,興趣是游泳、玩乒乓波、打網球、踢足球,很簡單。」
動靜皆宜的他,就讀傳統男校聖保羅書院,參與不少校內活動如合唱團,與同學在球場上踢西瓜,兄弟情深厚,至今保持聯繫。眼見許多師兄選擇報考醫科,他亦立志行醫,貢獻社會,成功獲中大醫學院取錄。「實習後我最想做內科,可惜當時未有空缺,於是先加入家庭醫學科。內科主管鼓勵我邊報考內科專業試,邊專注家庭醫學科。由於家庭醫學科涉及兒科、外科、內科、骨科等範疇,這段日子的訓練讓我累積珍貴經驗,幫助日後行醫。」
畢業後他加入聯合醫院,被派往內科及老人科,完成基礎內科訓練。最難忘2003年爆發沙士,威爾斯親王醫院病人、醫生相繼染疫,曾祈殷早已準備迎戰這個世紀高度傳染病。
有一晚在聯合醫院當值,忽然有七八十人進院,原來是淘大花園群組,他毫不猶豫走上前線抗疫。「那時只有手套和口罩,物資短缺,坊間市民都搶口罩,N95口罩數量很少,於是自行去砵蘭街購買工業用的潛水鏡,還有防毒豬嘴面罩保護自己才上戰場。」


沙士一役,讓曾祈殷決心朝着感染及傳染病這個專科發展。「主要在瑪嘉烈醫院受訓,例如接觸和處理病毒性肝炎、旅遊相關的傳染病、處理愛滋病例、免疫力有缺陷的病人等。另前往不同種類疾病的醫院診所,包括社會衞生服務屬下的性病診所、九龍灣綜合治療中心等睇症,接受多方面臨床培訓。」
受訓完畢後,他加入衞生防護中心工作,負責臨床工作、非臨床工作、培訓及行政四大範疇。「內容包括認識部門運作、處理食物中毒或突發性傳染病、做流行病學追蹤等公共衞生事務。除了為患者提供最適當的治療,並且為各醫院及診所、安老院舍訂立感染控制措施指引,這段日子讓我認識不同界別、組織人士,擴闊眼界。」
其後他繼續升遷,加入醫管局傳染病中心,擔任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不只走在前線,還指導剛畢業的醫生,提供培訓。
傳染病中心可謂第一線「戰場」,他見證本港多場大小疫症。「所有高度傳染病,例如禽流感、豬流感、疑似中東呼吸綜合症、懷疑伊波拉病毒個案等,都會送來傳染病中心,看似最危險的地方,其實最安全,這裏硬件軟件設備齊全,只要跟足培訓指引,妥善處理,感染風險是很低的。」

免疫屏障計算方法
跟沙士比較,去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漫長,讓他感觸良多。「過去一年半,疫情影響老中青三代,老人家困在院舍,家人不能如常探病;年輕一代靠網課求學;中年打工一族牽連甚廣,出現離職、失業潮。整體世界環境未見疫情退卻跡象,又出現Delta變種病毒,最沮喪是一切不能回到疫情前,在新常態之下,我希望本港做好內防擴散控制,即使有輸入個案,盡力防止流入社區。」
本港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已推出超過半年,以截稿日計算,首針接種率為63.3%,未達到政府提出的階段性目標七成。記者和很多人心中一樣有個疑問,究竟疫苗接種率要幾多才做到群體免疫?有些教授說九成,有些教授說七成,是怎樣計算出來?
曾祈殷解釋:「這個比率建基於最初的原始新冠病毒的時候,一個帶病菌者傳給2至3人,我們叫算式為R nought(基本傳染數),你可以計算到大概七成的接種率,可達致免疫屏障。但是根據英國與其他地區數據,現時的Delta變種病毒,就是一個感染了Delta病毒的人,在沒有任何防護裝備底下,可傳給6至8個人,如果我們將這個數據去計算,計到大概八成至九成(接種率才會達致群體免疫)。」
他停一停繼續說:「我們會否滿足於七成接種率?事實上仍然鼓勵市民接種,即使接種疫苗仍有機會感染,未來市民仍須戴口罩,然而,只要肯接種兩劑新冠疫苗,患上重症或導致死亡的風險會減至極低。而且鼓勵市民去接種,是避免因感染了新冠肺炎而進入醫院,癱瘓醫療系統,所以高接種率才能幫到整個社會,回復經濟和社交。」
坊間許多企業機構,推出抽獎送禮計劃,鼓勵員工和市民接種,他坦言這些誘因或有一定吸引力,將疫苗接種率推高。談到近期大家常討論的新冠疫苗加強劑,哪些人很大機會要接種?
他明確地說:「本身做過骨髓移植手術、癌症病人、正在使用抗排斥藥物、生物製劑等人士,以及年紀較大,可能打了新冠疫苗後,抗體水平測量不到,或有自主免疫系統失調症狀的人,有機會需要接種第三劑。」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