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我的醫路歷程】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 待病人如至親

2021年5月10日 #仁心仁話#

陳湧(Davis)出身基層,童年一家四口住過板間房,憑努力成為皮膚科專科醫生,經常打煲呔、面帶笑容,有種親和力。
原來當上醫生後,陳湧有次為病人診治時,苦惱該用哪種方法最有效,於是走去請教當時的上司,上司對他說:「只要你當病人是你的親人,就會知道怎樣做決定。」這句話影響他一生,自此秉持「待病人如至親」的信念,開展行醫生涯。
他曾任職於公家皮膚科,接觸許多基層病人,他們為了生計,默默忍受皮膚病患之苦,延誤治療,令他感觸。
「遇過一位年約四五十歲,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男士,身上不斷爆水疱,卻因為要工作,遲遲未有求醫,導致病情嚴重。」陳湧表示這種類天皰瘡,很多時出現在病人的手腳。


「你可以想像,病人穿衣服時會碰到身上水疱,甚至弄破,破了會痛,其實需要很大意志力,才可以忍受痛楚而繼續工作。」
他不禁慨嘆:「你見到他的病情是需要休息,我問他要不要病假紙,他說沒用,公司不會給他有薪假。」陳湧指,這類個案比比皆是。「在僱主眼中,皮膚病不是很緊急、危險或大型疾病,他們覺得只是皮膚問題,未有即時危及生命,不太重視。」
明白基層患病之苦
他又表示,某些職業譬如地盤、飲食從業員較容易患有皮膚病。「尤其是經常洗碗,長期濕水及接觸肥皂,容易形成主婦手。病人來到時,手部皮膚乾燥、龜裂得非常嚴重,但她說如果不開工,就無錢開飯養家,唉!」
醫生除了要把病醫好外,亦要多抽時間和花心思關懷患者的心靈。「另一個印象深刻個案是,看見病人身上增多了黑色的痣,雖然檢查後證實未必是皮膚癌,但一直影響病人心情,經常忐忑不安。為了安撫他,於是幫他移除黑色的痣及再化驗,令病人安心,解除憂慮,也是我們能力做到的事。」
家庭背景令陳湧更體貼基層病人的心情。媽媽是家庭主婦,爸爸是鐵路工程師,小時候家境不算好,他在板間房長大,自幼生性,勤力讀書。哥哥是放射科醫生,陳湧受他影響,立志當醫生,加上考試成績不俗,於是陳湧報讀香港大學醫學院,成功獲取錄。
他想起5年讀醫生涯,盡是美好回憶。「經常在醫學院圖書館和同學讀書,讀到深夜才歸家。後來入住宿舍,同學互相扶持,一起成長,充滿快樂。」他主要接受內科、外科訓練,皮膚科相對花的時間不算長。


實習經歷啟發路向
「實習時最難忘是接觸緊急個案,為病人檢查後,向當值醫生報告,當值醫生對我很有信心,叫我繼續處理,令我很有滿足感。」真正走上皮膚科之路,是後來遇見一位普通科病人,陳湧發現他的臉上有不尋常的黑色痣,病人本身沒太留意。
「我懷疑他身體出現毛病,當時作為一個實習醫生,膽粗粗嘗試勸病人進一步做切皮檢查,結果化驗後,證實患了皮膚癌。」這一個經歷讓他深深體會到,原來透過自己細心觀察,可以及早幫病人解決影響健康的問題,啟發他朝向皮膚科專科發展。
畢業後開始行醫,他體會更深。「我覺得做醫生讓我有更多機會幫到人,感覺很大,尤其是當病人受到疾病困擾,他來見我時很辛苦。接受治療後,病情和生活都得到改善,令我獲得滿足感,推動我繼續貢獻這個行業。」
濕疹是香港最常見的皮膚病,雖然不會致死,但陳湧見證這個皮膚病為病人帶來巨大壓力。「濕疹病人皮膚又濕又流膿,又有異味,對社交帶來很大影響。始終香港基層人士的居住環境狹窄,特別是劏房戶,多人出入,惹來塵、毛髮等常見致敏原,導致濕疹發作。」
他停一停續說:「然而當病人接受好的治療,下次回來跟我說,可以重返校園,可以再與朋友約會,人們對他不再有避忌,我的感觸是大的。」
在公立醫院皮膚科服務了七八年後,他轉為私人執業。「私家服務較多元化,對每個病人的時間較長,可深入了解他們的背景、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夠引入新技術幫助病人,如細胞移植醫療白蝕,又如嚴重銀屑病,在私家診所可以嘗試新穎治療,這都是公立醫院較少的。」
向他求助的包括被暗瘡困擾的病人:「暗瘡求診者非常普遍,小時候以為長出暗瘡,塗藥膏便可,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嚴重患者是需要看醫生。曾經有個10多歲病人來到診所,戴了帽和口罩,當時未爆發新冠肺炎,他的一身打扮相當引人注目。脫下口罩後,才明白他因暗瘡問題而一直不敢讓人看他的臉,可想而知對他的自信帶來多大影響。」


疫下常見皮膚問題
他的病人主要也是患上香港常見的皮膚病,包括濕疹、暗瘡、真菌感染、銀屑病、玫瑰痤瘡等,過去年紀最大的病人90多歲。「年紀大容易皮膚乾燥,令致敏原入侵,影響濕疹情況。」
現時求助者多為本地人,疫情對他影響不算大。「只是剛開始爆發時,病人擔憂要到診所而延期覆診。」
疫情下陳湧的病人最常見的是臉部或手部問題,原因是日間長期戴口罩,較易引起暗瘡及敏感情況,統稱為「口罩肌」,他指不戴一段時間自會復元。另外是「洗手症」,近年有病人因為「過度」防疫,精神緊張或強迫症人士用錯產品,經常洗手令手掌皮膚屏障受損而出現乾燥、發炎、破損、龜裂等情況。
「幾乎每天都有這類個案,病人因為照顧家人、常與人接觸而出現洗手過度情況。明白大家工作時未必可以潤膚,但如果許可,多洗手亦要謹記多塗潤膚霜。一般家中環境乾淨的話,有時不需要高潔淨能力的洗手皂,清水潔手也可以。」
很多人以為戴了口罩遮蓋半張臉就能阻擋紫外線和防曬,陳湧表示:「外科口罩防曬效果差,長時間在太陽下行動,紫外線仍會穿透口罩直接照射到皮膚上,建議大家即使戴上口罩,塗防曬產品的工夫仍不可少,最好選擇質地水潤、不太滋潤的產品。」


對於愛美的女生,他建議暫時放下「全副武妝」。「如果長期戴口罩,建議選購質地輕盈的化妝品。口罩蓋住的皮膚可盡量減省化妝程序,例如不用厚粉底、遮瑕產品,或只化半邊臉及眼妝。」
近年日本流行「肌斷食」護膚法,指一段時間內不用任何化妝及護膚品,包括防曬、保濕或抗氧化產品等,令皮膚自我修復,回復天然的保濕機能及屏障。陳湧聽過有病人反映對皮膚有改善,然而未必人人適合。
「有些人難以進行肌斷食,特別是皮膚油膩者,用清水洗臉並不足夠,皆因清水不容易沖洗臉上的油脂,反而加劇暗瘡形成。又例如是敏感性皮膚,需要保濕產品保護,否則導致皮膚乾燥,令致敏原入侵。」他建議大家因應個人皮膚狀況及需要,選擇合適的護膚產品。經常化妝的,放假的時候盡量減少用化妝品,讓皮膚休息。
作為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笑言自己沒有什麼護膚心得。「很少購買男士護膚產品或敷面膜,但有使用洗面產品,清潔臉上的油脂。不過工作關係,經常要洗手,你見我診所桌上有支護手霜,習慣一有時間便塗護手霜。」
他平日經常飲水,保持健康生活作息。「對人和皮膚都有益!記得在公立醫院服務時,有位醫生同事比我更年輕、身形又fit,沒想到抽血驗身發現膽固醇超標,自此提醒自己注重健康。」
他自幼愛游泳,中小學是泳隊成員,平均一星期訓練幾次。「現時很宅,放假主要陪兩個兒子游泳、行山。雖然疫情期間很多體育設施關閉,大家少了做運動機會。不過事在人為,其實可以善用家中空間,原地踏步或做仰臥起坐也可以鍛煉身體。」


太太是家庭主婦,也協助他打理診所瑣碎事,讓他專心看症。兩個兒子分別是13及11歲,他不會給孩子太多壓力和框架。「在香港讀書選科,往往與工作出路有關,我有點保留,希望給予他們自由,搵到自己喜歡、感興趣的目標,我會支持他們。」
最後請他給予大家護膚貼士:「我會建議多潤膚、做好防曬是最基本,陽光猛烈時帶傘子和戴帽。針對身體不同位置選用不同皮膚產品,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一些滋潤產品,建議選擇沒有添加劑如香料、防腐劑、色素,盡量揀溫和的護膚產品,謹記定期補塗。面部的話,建議使用清爽、水潤產品,因為若質地太𣲷,會把毛孔封着。另外,洗澡時避免過熱的水、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傷皮膚。」

陳湧小檔案
英文名:Davis、年齡:44歲
出生地點:香港
興趣:游泳、旅行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兩子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