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不遜天然 未來食物救地球
2019年3月28日

有科技食品公司透過人工方式製造出不同未來食物,減輕傳統畜牧業、農業對地球的破壞。(法新社圖片)
有科技食品公司透過人工方式製造出不同未來食物,減輕傳統畜牧業、農業對地球的破壞。(法新社圖片)

撰文:鄭雲風 本刊記者

到底解決糧食問題有多迫切?「在我們這個富足的世界裏,九分之一的人沒有充足的食物。」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去年在世界糧食日致詞時,一臉沉重地說:「我們要下決心消除飢餓。」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推測,全球超過9億人飽受飢餓摧殘,近年更因極端氣候減低農業產量,飢餓人數連續三年上升。

到2050年,估計全球人口將由76億增至98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指出,屆時糧食需求最少增加一半。公共政策倡議組織「全球豐收行動」統計卻顯示,2050年糧食生產效率追不上需求,低收入國家情況更加嚴重〔見圖〕。

糧食危機迫在眉睫,有識之士開始籌謀應對。近年愈來愈多新興食品公司,透過研發不同創新技術,希望找出可持續生產、滿足口腹之欲,同時補充人體營養需要的未來食品,當中不少念頭都超出大家想像。去年《國家地理雜誌》便以「未來的菜單」為封面專題,指出未來餐桌不再有牛肉,而是由昆蟲、雜草、植物肉取代。

於芸芸構思中,要數植物製肉技術走得最快,除了研究出牛、豬、雞「肉」,這些公司更把目光投向魚、蝦等海鮮。

新興公司帶動食物革命

Impossible Foods創辦人Patrick O. Brown原本是史丹佛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後來以吃素救地球為理念,研發出素漢堡,與真肉版相比,它製作時減少87%溫室氣體排放、95%土地使用量。這個看似天馬行空,但有深意的想法吸引不少投資者注意,Bill Gates、李嘉誠、楊致遠等富豪紛紛先後投資相關公司。

Impossible Foods高級副總裁(國際業務)Nick Halla接受本刊電話訪問時提及,多年前已看到亞洲肉類消耗速度極快,發現香港人尤愛吃肉,決定越級挑戰,選擇香港作第一個海外市場,引入新式植物肉,希望打動這群廣大的「食肉獸」。

Nick發覺近年愈來愈多人思考食物對地球的影響,但因為之前吃傳統素肉帶來負面印象,需要下很大苦功,才讓顧客嘗試這塊植物肉。很多人以為Impossible Foods針對素食市場,但Nick直言肉食者才是主要目標客戶。

素食也能健身

未來食物除了用來解決糧食短缺,亦可平衡人類健康與味道的需要。現為全職健身教練的陳家杰原本都是「食肉獸」之一,經常出入快餐店,「以前做文職,可能隔日食一個雙層巨無霸漢堡,飲可樂,食炸雞薯條,咁就好飽好正。」

當時他亦有健身習慣,吃大量的雞胸肉、雞蛋補充蛋白質,甚少吃蔬菜,「雖然真係增加到好多肌肉,但經常病。」後來,他痛定思痛,決心轉食素,開初肌肉減少,但堅持半年後身體開始適應,皮膚變好,亦很少生病。

陳家杰至今已經吃素14年,指身體適應後肌肉耐力更高。(鄭雲風攝)
陳家杰至今已經吃素14年,指身體適應後肌肉耐力更高。(鄭雲風攝)

植物肉登陸香港後,他經朋友介紹下一試,發覺與之前傳統素肉有很大分別,「之前都是很多加工、化學元素、調味,非天然合成比較多,長期食不太好。」他覺得,這種新素肉味道與口感俱佳,蛋白質高,素食者有時可以「過下口癮」,「等於好健康的人,久不久可以飲可樂。」

現時他的學生中,有一半都是雜食者。陳家杰會向他們推薦植物肉,協助他們轉食素時,也不會太「齋」。

外國興起植物肉

「食物生產鏈必定會崩塌!」Green Monday創辦人楊大偉再三強調,除了因為人口膨脹,大魚大肉的習慣導致食物消耗量急速上升,「以前哪有可能自助餐?除非你是皇帝。」

他指出,現時工業形式的畜牧業根本難以維持,不單是環境侷促,衞生惡劣,更不停打針、餵食催谷生長,用最短的時間生產最多肉,「現時全部都是怪雞、怪牛、怪豬,所以昔日的流感,今天的豬瘟,必定會發生。」

楊大偉認為在西方國家,素食已經變成潮流。(鄭雲風攝)
楊大偉認為在西方國家,素食已經變成潮流。(鄭雲風攝)

楊大偉曾經居住在美國十多年,經常到各地發掘健康美味和對生態負責的未來食物,近年他與同事參加一個外國食品參展會,發現整個市場已有明顯變化。「新興食品近八成都是plant-base,有很多牌子都想成為下一個Beyond Meat(按:一家用植物製肉的美國製造商);相反,如果是肉檔,講真無咩人留意,就算不停sell來源、生產地,都好冷清。」

這股風潮更吹到傳統快餐店,楊大偉向記者分享親身經歷:有一次他在美國大型快餐連鎖店Carl's Jr.,發現最大的點餐牌,居然印上植物製漢堡,而且是全線推出;無獨有偶,另一間快餐連鎖店Burger King,亦宣布在全美出售素食漢堡,「如果佢覺得沒生意,會不會做先」?不單是美國,約有900間分店的加拿大快餐連鎖店A&W推出Beyond Burger後,熱賣甚至斷市,更帶動該年業績。

「整個市場消費者的習慣已向另一邊走,不想再食太多化學、抗生素、荷爾蒙。」楊大偉看到愈來愈多名人投資這類未來食品,形容這些新興公司如同食物界的Apple、Tesla,將顛覆整個飲食市場。

——節錄自四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