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8月1日

愛沙尼亞身份證很「萬能」 ——定居港人:忘記幾時落筆簽名!

撰文:李潤茵

香港人喜歡排「最強護照」,但論身份證,愛沙尼亞可能是「世上最強」。「我已忘記上次幾時落筆簽名!」居住塔林10年的港人梁慧心(Emily)對記者說。愛沙尼亞位於波羅的海,人口僅130萬,前蘇聯國家,堪稱「東歐窮國」,但卻能生出Skype。當地居民幾乎所有事情都能一卡解決,而支撑技術正是2011年已部署使用的Blockchain。

Emily是土生土長香港人,在港大認識來自愛沙尼亞的丈夫後,機緣巧合地成為「過埠新娘」。「很多香港人都不知道愛沙尼亞在哪,但聽到『乜乜尼亞』就知道是前蘇聯國家。」同樣地,愛沙尼亞人對香港的認識也是停留在很表面的「很多高樓大廈」。她說,在愛沙尼亞的香港人,一隻手都數得完,「你已經跟了30%聊天了!」

出國前,Emily在香港從事會計,在四大會計師樓上班;如今,已在塔林居住10年,懂得愛沙尼亞文,並在外資銀行從事私人理財。不過,她每年都會回港探親,但在塔林生活久了,反而覺得香港不方便。「為什麼還在銀行排隊呢?在愛沙尼亞,即使我老公的爺爺,一位90歲的老人家,也習慣用身份證線上處理事情,很少親身前往門市。」反觀在香港居住的媽媽,Emily沒好氣說:「每次叫她不要排隊了,網上銀行可以辦理。她總會回一句:感覺那些很不安全!」這是心理問題,也是技術問題。

一輩子一組代碼

每名愛沙尼亞人一輩子都會跟着一組ID代碼。市民只要將身份證插入讀卡器,就可以使用上千項電子服務〔表一〕,由納稅申報、跨區取藥、辦理證件,甚至投票都可以線上完成,而且即時。商業交易一樣可以用身份證完成。Emily解釋:「一張身份證有兩個密碼。假設我現在開張SIM卡,談妥條款後,賣方會透過電郵,傳送合約給我;此時,我只要插入讀卡器,打入第一個密碼,即等同已簽名,然後寄回電訊公司,事情就辦妥了。」

愛沙尼亞政府奉行「僅此一次」(once-only)原則。在香港,辦理護照要填一次資料、交一次照片、簽一次名給入境處;辦理駕駛執照要再次重複上述三個步驟給運輸署。但愛沙尼亞不用,因為申請身份證時,個人資料已經滙入X-Road(即該國電子政府系統),內嵌數碼簽名,只要持卡人授權(即插卡,輸入密碼),機構便能直接從資料庫中提取資料。

這解釋了Emily為何很久沒有落筆簽名。「若然涉及金額等重要事項,便會有雙重保障,即輸入兩個密碼。」她舉例,要進入銀行戶口,即輸入第一個密碼;當需要滙錢時,便要再輸入第二個密碼。「交稅也是輸入兩個密碼。」在愛沙尼亞,99%銀行轉賬通過電子平台進行,很多年輕人甚至從未見過支票或支票簿;95%所得稅納稅人在網上報稅。

報學校不用叩門

即使居留愛沙尼亞已經10年,Emily時至今日仍非常讚嘆。作為三個小孩的媽媽,這張ID卡為她帶來不少便捷。「我帶仔女睇醫生,醫生會見到醫療紀錄,例如到過哪間醫院?看過什麼病?食過什麼藥?轉介到另一間醫院的話,便會附上電子轉介信。」除醫生無縫接軌外,當地98%藥物是以電子方式處方,市民可以持卡到附近藥局領藥,不用多跑一趟醫院。

「報學校絕對不用叩門!」Emily早前為女兒報讀幼稚園,當地家長都不會通宵守候校門。「網上排位就可以了!」同樣地,程序跟其他公共服務大同小異,而且子女的輪候次序在網上一清二楚。「我個女現在排到62。」Emily指出學校系統透明度高。「所以,除拿身份證時真是要簽名外,很少地方需要真正簽名。」
一窮二白靠食腦

25年前獨立時,愛沙尼亞過半家庭連電話線都無,經濟主要靠農業;但法國國際預測研究中心預估,到2050年,愛沙尼亞將僅次於盧森堡,成為歐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全球人均GDP前五高。2004年加入歐盟,自金融海嘯後起,增長是歐羅區平均近十三倍。波羅的海之虎有三,分別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要數愛沙尼亞人口最少、面積也最小,但經濟實力卻是最強。

科技強國背後其實是為世所逼。1991年宣告獨立,在民族和語言上,他們跟芬蘭接近;在地理位置上,首都塔林與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僅80公里。獨立後,愛沙尼亞沒有歷史包袱,是全歐首個採用單一稅率的國家,允許自由貿易,並進行大規模的私有化,積極擁抱資本主義。

今時今日,愛沙尼亞很高科技,警署可以掌握警車即時位置;泊車用手機輸入資料,停車費即可直接扣繳,那是源於人手太少,無法到處設點,惟有靠食腦,尋找技術出路。當年,愛沙尼亞見芬蘭有Nokia、德國有汽車、美國有電腦,唯獨資訊科技,大家都是同一條起跑線。於是,政府義無反顧地擁抱高科技,帶頭力推全面電子化、無紙化,把數據私隱和保安等納入國家法例,並與澳洲、新加坡、南韓及英國建立數碼政府網絡Digital 5(D5)。

Blockchain先進國

事實上,該國早有根基,無線電電子及半導體於蘇聯時期已非常發達。2000年,全國享免費無線上網服務,被視為基本人權。日後,還可能搶先使用比Wi-Fi快100倍的無線上網技術Li-Fi(可見光無線網絡,Light-Fidelity),幾秒下載高清電影,因為愛沙尼亞已有公司成功應用技術。

自1997年建立電子政務系統起,愛沙尼亞不斷演進技術。繼2001年推出 X-Road後,2007年率先成為首個允許國會選舉網上投票的國家。早於2011年,愛沙尼亞已部署使用Blockchain,今年正式將技術用於保障100萬份醫療記錄。
2014年,愛沙尼亞推出電子居民身份證(e-Residency),成為全球第一個建立電子公民制度的國家。計劃對象是世界各地人士。八十後吳冠諾可能是至今唯一一個使用過e-Residency的香港人。約4個月前,他跑到塔林工作。「主要是簽約方便,當地公司電郵給我後,只再插張 e-Residency,已經有內嵌數碼簽名。」除沒有居留權外,e-Residency跟愛沙尼亞身份證的原理、用途一致。

寂寂無聞 暗藏實力

他認為e-Residency有助該國吸引外資及人才。「塔林人口僅40萬,柴灣加小西灣都近38萬人了!加上杏花邨已經超過其首都。」與愛沙尼亞人交流中,阿諾感到他們想改變世界的野心。「當地人經常笑說:國家很小,只有130萬的人口,不看外面活不下去。」「瑞典出Spotify,芬蘭出Supercell及Rovio,愛沙尼亞雖然有Skype,但似乎很少被提起。」2015年,愛沙尼亞人均GDP達17400美元,冠絕波羅的海,但對比芬蘭及瑞典,仍然很「東歐」。

阿諾分享:「有次搭 Uber,司機問我是不是第一次來塔林,我說不是,我在塔林工作。然後他就問:那你是在 TransferWise 工作嗎?不是。那是 Skype 吧?」科技產業佔愛沙尼亞GDP達15%,單單塔林科技經貿園區Tehnopol已聚集150間初創公司。自從eBay收購Skype後,該國出現了新富豪階層(即Estonian Mafia,愛沙尼亞幫派)不斷尋找初創企業投資。2011年愛沙尼亞即有1.4萬間新註冊公司,較2008年增達40%。

由於內需市場小,當地公司都習慣瞄準全球市場,歷年孕育過不少世界級startup〔表二〕,早年就有Hotmail及Kazaa。他們即使總部不在本國,也會保留技術團隊。類似情況也發生在金融圈,嫁到愛沙尼亞的Emily在當地銀行工作:「很多公司都先在愛沙尼亞發展,再入另外兩個波羅的海國家。」

以小勝大 靠年輕人

《經濟學人》曾為愛沙尼亞的成功歸納出兩點——換位思考及程式教育。愛沙尼亞政府的帶頭作用固然重要,但歸根究柢乃該國的管理思維。目前,愛沙尼亞全體內閣平均年齡43歲,該國現任總理Taavi Roivas年僅36歲。

愛沙尼亞人口老化不亞於香港,但「他們有一個好處,就是肯給機會年輕人,相信年輕人能給出新主意」。回到10年前,Emily當時26歲。「之前在香港做會計,後來到芬蘭讀書,寫論文時開始在愛沙尼亞搵工,很快已經找到了!」她憶述,波羅的海三虎經常有業務往來,卻各不相讓,亞洲人反成為理想的橋樑角色。「可能因為國家小,不會看輕你年輕,對待外國人如是。」

十分鐘移民歐洲 「電子公民」吸人才

即使銀行無錢,只要肯花10分鐘,「移民」歐洲不是夢!〔表四〕就在6月26日英國脫歐公投大局已定之時,愛沙尼亞首席訊息官在Twitter推帖:如何在脫歐後仍與歐盟保持連繫?申請愛沙尼亞「電子公民身份證」(e-Residency)吧!

「因為Brexit,近期多數電子公民都是來自英國。」計劃執行總監Kaspar Korjus接受本刊訪問時笑稱:「電子公民身份證全歐盟通用,只要該國都使用電子認證,商業往來仍可繼續。」

國家是一門生意

愛沙尼亞在全球首推跨國電子公民身份證。自去年5月接受申請起,已經有1.2萬名來自131個不同國家的人成為「電子公民」(e-resident),其中一名是香港人〔圖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蘋果天使投資人Guy Kawasaki亦已成為「公民」,預計2025年,電子公民將達1000萬,為該國人口7.6倍。

E-Residency簡單來說有三大好處:一、在文件上進行電子簽名,法律效力等同傳統簽名;二、在愛沙尼亞註冊公司,當地營收稅率為0%;三、在線上開設愛沙尼亞銀行戶口,可以炒美股,而Nasdaq已率先在塔林用Blockchain進行股東投票。以上都是遙距操作,而且即時。

雖然電子公民沒有居留權,但只要在當地開公司,以公司名義聘請自己,即可辦理工作簽證。事實上,該國長期缺乏技術人員,早年曾嘗試增加非歐洲公民工作簽證配額,仍未能解決問題,e-Residency有望助其輸入專才。

愛沙尼亞將國家變成生意。「世界仍有很多人無法參與全球經濟,主要源於沒有金融商業工具,例如線上銀行戶口、無法接駁支付系統、借貸、眾籌等。」Kaspar Korjus說:「而截至今年6月,已有1484間公司有一位電子公民股東,當中688間由電子公民新成立〔圖二〕。」即使沒有直接稅收,e-Residency帶動了當地銀行及諮詢業。塔林居民即透露,當地不乏初創企業專為電子公民打理生意。

對愛沙尼亞而言,e-Residency近乎零成本,「我們只是打開渠道,同樣的加密技術,愛沙尼亞人已經使用了15年」。當中,最巧妙的地方,就是即使2025年愛沙尼亞有1000萬電子公民,也不會因移民湧入而出現土地問題,因原則上電子公民沒有居留權。換言之,愛沙尼亞憑科技,不花分毫、不讓寸土(實體移民會構成住屋、資源等問題),就吸引到外資及人才。

Kaspar透露今年7月,當地會修改銀行法例,以便遙距開戶,「最遲9月會有第一間銀行為電子公民服務,預計申請人數將再提升」。作為這間政府級初創的舵手,Kaspar坦承也是「摸着石頭過河」,計劃籌備不足一年,「仍要邊行邊改」,但「太慢,才是最大的錯誤」。

不再恐懼「老大哥」

愛沙尼亞是一個很信任技術的國家。曾被蘇聯、德國、波蘭、瑞典、丹麥等國統治過,民族歷史令國人產生危機意識。俄羅斯至今仍不懷好意,政府考慮將政府數字基礎設施搬到雲端,以防俄羅斯入侵,政府也能夠繼續運作。

「Blockchain本身就是一部信任機器(trust machine),幫助人類建立信任。」透過Blockchain構建的電子公民就告訴世人:「人類應減少依賴人類,多運用數學及密碼算法,後者更易令人相信。」Kaspar深信電子公民是時代需要。「透明度令人民得以降低對老大哥(Big Brother)的恐懼。」

「愛沙利亞總統很喜歡說:你不能賄賂電腦。」Kaspar說:「關鍵就是透明。能透明的得透明,不能透明的也得透明。就如在愛沙尼亞,每個人都可查閱他人醫療紀錄,每個人都可查閱誰看過自己醫療紀錄。」只要公民能真正擁有個人資料,便「不需盲目相信官員」。

網絡比紙張可靠

Kaspar形容,現在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因為傳統國家與虛擬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合作,居民最終得到更好的政府服務。「最令我困惑的是,如果資料並非透過電子身份從網上取得,而是單靠紙張紀錄,為什麼人們仍然較相信後者?我們怎樣得知誰看過資料?怎知道有無人影印過?被發送至錯誤收件人?」
他堅信,電子身份是構建國家及公民間信任的唯一途徑,而愛沙尼亞已經親身示範,並成功拉闊Blockchain的應用層面。

配稿:用Blockchain建國 不是天方夜譚

去年底,愛沙尼亞與區塊鏈平台BitNation簽署協議,後者會為電子公民提供公證服務,例如在「Blockchain司法管轄」下登記結婚。

難民重獲國民身份

BitNation起初以為難民提供Blockchain身份聞名,最近與「新建國家」利伯蘭結盟,利伯蘭位於塞爾維亞與克羅地亞之間,面積約7平方公里,「國父」捷克學者耶德利奇卡聲稱此乃「無主之地」,故宣布建國。目前有7名公民,已有近40萬人申請入籍,並表示願意收留敍利亞難民。

同性婚姻虛擬實現

Blockchain技術增加「建國」的操作性,對同性婚姻亦具革命意義。BitNation創辦人:「政府對婚姻介入是不爭事實,而Blockchain才不管!」直言「終極目標是為BitNation爭取主權地位」。

香港啟發「微國家」

BitNation指技術適用於「新加坡、列斯敦士登及安多拉」,「微國家」(即不符國際定義,單方面建國)如利伯蘭更是「完美夥伙」。有趣的是,利伯蘭「國父」建國後宣稱靈感來自香港、列支敦士登等地。未知BitNation會否考慮跟香港合作呢?

秘撈無問題 OT才出事

愛沙尼亞人通常都有兩份工,打一份正職,開一間公司。「歐洲來說,愛沙尼亞人算是很勤力,因為他們獨立後很窮,所以很想有錢!」Emily形容當地人習慣「捐窿捐罅搵錢」,「經常發掘niche market(小眾市場),TransfeWise就是例子」。她丈夫18歲已經開始創業,她同事開了間清潔公司,她自己也兼營旅遊業,準備發展物流生意,「因為太得閒了!」她大笑。在愛沙尼亞,秘撈絕對無問題。「即使老細知都無事,這是他們的文化。」

當地的短工時,更是港人難以想像,阿諾便曾因此受文化衝擊。「星期五下午4點,馬路就會開始塞車,因為他們已經收工,或出遊,或回家,周末一定是休息不工作。」加班,理所當然地不鼓勵。「OT只是反映你的工作能力有問題。為什麼你的工作不能在工作時間內完成呢?」Emily憶述當年剛入銀行,也問過會否OT,對方即回應工作量是上班時間內能完成的份量。結果,在香港四大會計師樓訓練有素的她,初到貴境時,下午兩點已完成當天所有工作。

產假最多3年 1.5年帶薪

「愛沙尼亞的工作文化很重視work-life balance。」當地企業普遍採取家庭友善政策。「我平時返8半,公司知我要湊小朋友返學,9點幾才返工都無問題,自己看着辦;小朋友生病,老細容許在家工作,不用多解釋。」Emily透露,不少香港朋友尤其羨慕當地產假。「納稅滿一年可享1年半有薪產假,最多放3年,後1年半,政府會按每個小朋友,發放100歐羅津貼。對比香港前4後6,確是吸引得多!」

配稿:10歲開始寫程式 重數學、創意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每3年就會進行一次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針對各國家15歲學生抽樣檢查,評量數學、閱讀及科技能力,檢視青少年是否具備參與未來社會所需的基礎知識。根據最新結果顯示,愛沙尼亞在上述三方面都是歐洲前5名,數學高過芬蘭,科學勝於瑞士。同時,該國每位學生的平均支出卻低於多數OECD國家〔表三〕,反映愛沙尼亞對教育的投放甚具效率。

育有三名子女的Emily便坦言比較喜歡該國教育。「愛沙尼亞絕對無香港谷得那麼厲害!」她的大仔今年8歲,二女3歲半,細仔2歲,均以愛沙尼亞文及廣東話為母語。「小朋友讀得開心,我也沒有那麼大壓力。」Emily形容,當地孩子6歲前都很少接受常規教育。「即使返興趣班,也注意會否抹殺創意。」女兒剛返幼稚園,主要到戶外走走,認識大自然及去博物館,很坐定定上堂,課外活動則是唱遊班。另外,大仔返小學,Emily介紹該國學生每星期都要登入一個系統,一齊做數學。「每星期課題不同,然後老師規定你每次做15至30分鐘,之後會列出全國排名。」

要數最受矚目莫過於程式教育。愛沙尼亞是全球首個將程式編寫列入小學課程的國家,連英美等先進國家都紛紛仿效。「9、10歲已經開始寫程式,小三開始規定上電腦堂要學。」早年,該國便推出「程式老虎(ProgeTiiger)」計劃,教導部分1至12年級的學生,通過樂高機器人Mindstorms,學習編寫程式語言,或通過程式開發工具,讓小朋友不用寫語言,也能對機器人下達指令。這看似培養「科技狂熱分子」(Geeks),實際卻是通過程式語言,訓練邏輯思考及創造力。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