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1月26日 即巿股評 港股直擊

【EJFQ信析】巨企坐大礙幣策 鮑公需要新思維

美國在感恩節前發布聯儲局最重視的通脹數據,10月份核心個人消費開支平減指數(Core PCE)按年急升4.1%,屬近31年最勁。局方於3月的經濟展望中,預測今年Core PCE為2.2%,到6月和9月分別上調至3%與3.7%,通脹不斷升高,已很難再用「暫時性」來形容。

雖然聯儲局11月的議息聲明依然堅稱物價只是「暫時」上揚,剛披露的會議紀錄卻顯示,有更多官員認同高通脹或維持更久,且對加速縮減買債(Taper)抱開放態度。在主席鮑威爾獲白宮正式提名連任後,市場對加息預期已見升溫,局方會否轉向「鷹派Taper」,要到12月議息會議才露端倪,屆時也能窺見鮑公曾明言無意「先發制人」的觀點有否動搖。

央行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刺激作用持續下降,原因之一是縱卯足全力大水漫灌,很大部分流動性只是湧入股票或物業等資產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幫助被大打折扣。此外,從日本及歐洲多年實證可知,減息威力存在遞減效應,利率接近零甚至降為負值時,再調低也不足推動經濟復甦。

實施幣策的另一個阻力來自私營部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今年7月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少數大型企業在整體經濟中逐步佔據主導地位,這些巨擘現金充裕,對信貸市場的變化敏感度較低,利率升跌未必可左右其定價能力。因此,私企規模愈龐大,央行貨幣政策管理經濟的效果就愈弱。簡單而言,「民進國退」將使幣策影響力下降。

美國情況似乎印證了IMF經濟學家的觀點。附【圖】所見,華爾街「六強」(蘋果、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Amazon、Tesla及Meta)市值總和,佔標普500指數的比重近年明顯提高,在2012年仍低於10%,但隨着新經濟崛起,到2018年初已攀越15%,之後不足4年,更飆至最新26.6%。當中Tesla近兩年股價突飛猛進發揮一定作用,惟即使剔除這家消息多多、波幅誇張的「第五把交椅」,科技巨企市值佔比趨升乃不爭的事實。

自從FANG概念盛行,分析員已警告熱捧少數大型股份會引致市場更加波動,但天量資金繼續「擇強而噬」,引領美股長牛愈升愈有。可是,對於宏觀經濟來說,科企巨擘正成為抵消央媽發揮影響力的障礙。

IMF報告認為,要提升貨幣政策效果,最直接是加強打擊壟斷行為,認真審批併購交易,降低個別企業在整體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國進民退?),這當然並非聯儲局職責,惟鮑威爾若獲國會通過「再坐一屆」,於應付高通脹之時,就必須考慮到企業坐大對政策效力造成的干擾。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

放大圖片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