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25日 即巿股評 港股直擊

【跨市博弈】現代貨幣理論(MMT)可否令美國逃過「大蕭條」﹖

因為新型肺炎疫情令美國大量經濟活動出現停滯,憂慮長期停擺會造成的嚴重的經濟損失,據報美國總統特朗普已開始探討放鬆相關「居家限制」的可能性。但據《紐約時報》最暢銷的作家 Doug Casey 分析,COVID-19 疫情帶來的恐懼和歇斯底里的風險已遠超病毒本身,接下來將無可避免引發美國經濟進入「大蕭條」。

她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本身就是一階效應(first-order effect),主要是直接造成的人命傷亡。不過,直到目前為止,在美國本土所見因病毒感染所導致的死亡人數不多,死亡率依然很低,大約在1%至2%;與美國每年季節性流感導致約 50,000人的死亡數字實際上相距甚遠。來自中國、意大利和其他地方的數據更是相互矛盾,反映大部人對這種新病毒所知依然有限。而更嚴重的後遺症,可能根本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疫情令全球被瘋狂的歇斯底里情緒所困擾。

二階效應(The second-order effects) - 因歇斯底里的情緒導致經濟停頓。例如來自政府採取各樣隔離措施;其目的是藉此 flatten the curve(壓扁曲線),減少高峰期感染的人數,但卻導致了經濟活動出現停擺,令大量企業需要停業甚至倒閉,結果影響了不少人的生計,削弱了消費者信心,形成惡性循環。此外,大多數老年人由於沒有足夠的儲蓄來退休,比例不低的財產都是股票投資,但不幸地遇上目前股市崩潰,意味進一步產生負面的財富效應。結果,真正害死人民的不是新冠病毒,而是貧窮。事實上,恐懼和歇斯底里是不必要和愚蠢的,就像1918年的情況一樣,幾乎所有人都會感染流感,但是生活還在繼續。而三階效應(third-order effect)是指,全球政府為防範疫情重臨,將製定更繁瑣的旅遊和商務出行等新規例;為應付潛在新增的大量行政開支,這意味著政府需要更多的稅收。

新冠疫情的二階效應,不幸地刺破了歷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而聯儲局的大量「印鈔」,只會造成災難性的零售通脹(retail inflation)。人民丟了工作,企業沒有賺錢,那麼無論個人或企業的債務仍然存在,利息還是會不停增加。這是為甚麼現在有可能像1929年的美國那樣,經濟出現「大蕭條」的一大主要原因。聯儲局雖然擔心美國重複如1929年式的信貸崩潰,因此再度採取QE政策大規模「放水」;不過,接著會否發生如1923年德國式的失控通脹﹖這絕非並不可能。

當然,現代貨幣理論(MMT)認為,政府可以印出其想要的鈔票數量,而且實際上不會有任何不良影響。是耶非耶?實在耐人尋味。惟無論如何,美國似乎正沿此思路,企圖拯救整個經濟。最終可否避免「大蕭條」一路,且拭目以待!

家族辦公室投資經理

徐立言(本欄每周逢一、三刊出)

www.facebook.com/hsulylab/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