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錯過了智能手機的崛起,在移動裝置晶片市場落後於高通(Qualcomm)及聯發科技(MediaTek),加上面對接近飽和的個人電腦(PC)市場,去年惟有大刀闊斧裁減1.2萬個職位(相當於員工總數11%)。現任英特爾行政總裁克爾札尼奇(Brian Krzanich)應深刻體會到,如果再不盡快在其他具增長潛力的科技領域建立強大競爭力,公司業務難望再攀高峰,長遠更可能陷入捱打困局。
然而,要把業務重心轉向具增長潛力的範疇, 比如雲端計算、物聯網(IoT)、無人駕駛及人工智能(AI)等,過程相當漫長,收購相關業務顯然是其中一個快捷轉型的方法。事實上,英特爾繼2015年以167億美元收購FPGA晶片生產商Altera後,去年第三季再出手併購人工智能軟件公司Nervana Systems和電腦視覺晶片廠Movidius。不過,論市場矚目程度,肯定不及日前決定以153億美元(相當於折合每股63.54美元)收購以色列無人駕駛系統製造商Mobileye,成為以色列高端科技企業以至該行業歷來最大宗的併購交易。
英特爾之所以收購Altera,是希望借助其FPGA技術提高現有晶片效能,但事與願違,自收購該公司後,Altera反而被主要FPGA對手賽靈思(Xilinx)超前,市場佔有率呈現下滑。至於入主Mobileye,只是英特爾進軍無人駕駛產業的第一步,往後還需要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演算法(Algorithm)以及影像處理的相關技術配合。收購Nervana及Movidius兩家科技公司,正好分別提供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及物件辨識等無人駕駛所需元素。惟在現階段,英特爾較競爭對手輝達(Nvidia)還有一段頗大距離。
英特爾收購Mobileye的作價絕不便宜,以後者去年1.08億美元盈利計算,收購市盈率高達142倍;即使分析員預期今年盈利將增長逾倍至2.5億美元,市盈率仍達61倍。英特爾目前市盈率只有15倍左右,Mobileye短期貢獻料相當有限,斥巨資收購更有可能影響英特爾回購股份的能力。從財務角度看,難免給予投資者負面印象,英特爾股價周一曾下跌逾2%實屬無可避免。
英特爾管理層認為,與Mobileye就像「大腦」與「眼睛」的配合,又預期到2030年包括全球駕駛系統、數據和服務的「整體潛在市場範圍」(TAM)規模將達到700億美元,商機甚大。進軍無人駕駛產業最重要條件是數據,事關汽車未來的發展愈來愈依靠數據和運算能力,而無人駕駛所產生的大量數據及運算所需,將為英特爾提供龐大機會。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新興科技成為半導體企業兵家必爭之地,英特爾收購Mobileye的作價雖然不菲,但對於急需從PC領域轉型的英特爾來說,盡快完成策略性產業布局,可能比短期「買貴貨」來得重要。
港股方面,恒生指數昨天早段最多跌182點,其後跌幅收窄,收市僅跌35點,收報23792點。從信報EJFQ系統內的日線無基準輪動圖可見【圖】,恒指相對動力有增強跡象,是初步回穩訊號。中型及小型股指數表現均較恒指及國指為佳,預視港股短期維持炒股不炒市的格局。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