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21日 香港財經

【信報短評】本港通縮殺到埋身!

常言道,福無重至,禍不單行,正當失業率再度惡化之際,香港又正步向通縮,周四公布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已連跌6個月,12月按年下跌0.7%,在扣除政府一次過紓困措施的影響後,基本通脹率跌至0。物價拾級而下,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因為很多人收入減少,甚至工作不保,唯有節衣縮食,做生意的只好不斷減價吸引人光顧,正是賤物鬥窮人。別以為物價下跌便是執平貨良機,如趨勢持續,絕對是一個警號。

若說通脹猛於虎,通縮隨時更可怕!因為物價下跌,生意收益減少,會導致生產力及產量下降,繼而引致工資及需求下跌,進一步把物價推低,當產生惡性循環後,經濟便跟着下沉。雖然學術界對何謂通縮有不同標準,但普遍會把消費物價指數連跌兩季視作通縮。

本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去年7月開始下跌,到12月剛好滿半年。期間如扣除政府的一筆過紓困舉措,例如寬減差餉、公屋租金寬免等,基本通脹率大體上仍維持正數,至12月才跌至零,對於是否已陷入通縮,自然言人人殊。不過,政府的寬減措施,嚴格來說也是向市民減價,讓大眾把省回來的錢用於其他地方,否則,市面上的需求更弱,物價跌得更深。所以,毋須執着於那個指標才可作準,因為通縮確已臨門。

事實上,當撇除受政府紓困措施影響造成價格變化較大的項目不計,細看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其他分類,物價下跌趨勢也相當明顯。例如私人房屋租金、衣履、耐用物品、交通、雜項服務等均按年跌價;上升的僅有食品(不包括外出用膳)、公營房屋租金、煙酒和雜項物品。換言之,大部分經營消費品的商戶都面對收入減少,不得不減價求存,捱不下去的甚至被迫結業,難怪核心消費區吉舖愈來愈多。

更讓人擔憂的是,有效需求不足,存在於社會各個階層。在按住戶開支劃分的甲類、乙類和丙類消費物價指數中,反映基層開支的甲類指數在12月下跌0.7%,撇除政府寬減措施後,基本通脹率為0.4%。然而,反映中產開支的乙類指數、富裕階層開支的丙類指數,以及從兩項指數推演的基本通脹率皆為負值,可見這兩個階層的消費需求不振。那麼基層消費力豈不是更勝中上階層?當然不是,因為基層的開支主要花在生活必需品,即使貴也要買,如果沒有政府紓困,生活必定更艱難。

通縮苗頭在半年前開始現身,與本港經濟形勢及疫情發展相當吻合,現時第四波疫情仍未受控,各種社交距離限制放鬆無期,將繼續打擊各行各業。另一方面,政府為顧及財政,很多紓困措施在屆滿後不再延續,若市民失去這些補貼,也會打擊消費需求,對基層影響尤其嚴重。

香港對上一次嚴重通縮,發生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歷時68個月。在通縮初現時,曾有高官說物價下跌不是更有利民生嗎!實在愚昧至極。由於香港沒有獨立的利率政策,滙率又是固定,只能靠資產價格變動來完成自我調節,當時的慘況仍令人猶有餘悸。幸好現時面對的通縮壓力未演變成結構性,惟望疫情盡快受控,經濟活動復常,再度釋放消費需求。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