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13日 香港財經

【信報短評】辣稅反映剛需勁 疫後樓市變數多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在下月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忙於為市民進行期望管理,強調住宅市場剛性需求很大,樓價高企,因此無意撤銷任何「辣招」。原來,從辣招稅變化,也可窺見當前樓市最新面貌。針對投資、短炒及非港人或公司客的三大辣招稅,去年不但宗數大縮水,稅收更創新低,可見市場基本已由本地用家主導。再看,即使經濟深陷衰退,去年首11月樓價仍微升0.3%,反映剛性需求確實強勁。由於疫潮始終會過去,當經濟反彈、海外購買力重臨,樓市理論上不難再抽升,惟要注意支撐剛需的因素是否有變。

按稅務局最新公布,去年來自3項辣招稅的稅款大降37.7%。其中,針對非港人及公司的買家印花稅(BSD)宗數跌幅最勁,達68.6%;針對投資客的雙倍印花稅(DSD),宗數亦減少24.5%;旨在壓抑短炒的額外印花稅(SSD),宗數下跌19.7%。BSD跌幅之大,相信與肺疫令關口封閉,非港人難以來港置業有很大關係。

受SSD所限,炒家已近乎絕跡,即使在經濟仍風和日麗的2018年,SSD亦僅錄得511宗,去年更跌至346宗。至於非港人及公司買家付BSD置業個案,在2018年仍有3529宗,去年急降至670宗。同期的DSD個案,也由33238宗大減至15356宗。當年推出辣招稅,一定程度上是要加重非港人、非真正用家的置業成本,所以辣招稅收愈少,用家在市場的佔比應愈大。

當然,由於非港人買家多鍾情新盤,連BSD的成交變化,亦會受發展商推盤數量影響,而去年首11個月,一手買賣宗數僅13206宗,按年大減逾35%。同期,二手樓市不跌反升,首11個月買賣合約宗數按年增19.2%,從另一角度印證剛性需求旺盛,在經濟衰退及疫潮肆虐下仍能支撐樓價靠穩。

其實,剛需湧現的主要催化劑,應是2019年10月《施政報告》放寬按揭保險的樓價上限,令一些原本首期不足的用家,可借八至九按揭,即時變成有能力置業,這從去年首11個月按保計劃批出個案較前年同期大增1.4倍,批出貸款額急升逾2.1倍,可見一斑。

展望將來,如剛性需求繼續強勁,當疫情過後非港人買家及投資客回流,樓市豈不是較現在更旺?答案並非一面倒,箇中存在不少變數。香港過去兩年,無論是政治、經濟及民生都經歷了巨大變化,日後會否一如過往,吸引四方八面的資金及買家來港,仍需時間觀察。

此外,受惠放寬按揭成數,的確可讓大批用家提前實現置業夢想,惟這批潛在購買力被消化後,新的生力軍能否即時補上,是影響剛需的重要因素。至於盛傳中的移民潮,是否真的會出現,對住宅物業的供求,也帶來一定變數。若然一切回復至往常般,本港樓市易升難跌的傳奇不難延續下去。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