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8月11日 時事脈搏

【信報短評】美國封殺「香港製造」 無形價值損失巨大

美國對香港施加的制裁果然一招接一招,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衞局周一公布,自9月25日起,香港出口到美國的貨品不可沿用「香港製造」的標籤,須改為「中國製造」,並按照對中國進口貨品的標準徵收更高關稅。這無疑會對香港出產的貨品造成打擊,因為「香港製造」不止用來標示來源地,更是一個「品牌」,代表貨品的創意和質素與別不同,有獨特價值,若其他國家也跟隨美國的做法,香港企業家多年來的努力,恐怕將付諸東流。

港府對不得使用「香港製造」表示強烈反對,指有關做法可能不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定,不排除根據世貿規則採取行動,維護香港利益。不過,觀乎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一直不把世貿組織放在眼內,經常批評該組織偏幫中國,即使港府投訴,相信最終也是徒勞。

美國取消香港的特殊代遇地位後,把進口港製產品與中國貨品看齊,徵收相同關稅屬意料之內,沒想到華府做得更徹底,索性一律要求用「中國製造」的標籤。

港製產品佔輸美貨品總值不足一成,打擊看似有限。其實,真正的損害更多在於「香港製造」這個品牌背後的無形價值,港人經多年苦心打造的「商譽」若不能再發揚光大,真的令人既傷感又意外。

「香港製造」的品牌效應可謂得來不易,是政府、商界及港人數十年努力經營成果,例如香港Q嘜優質標誌計劃自1978年推行至今42年,一方面推動本地生產質素提升,減少假冒偽劣產品,另一方面增加海內外消費者和進口商對本港產品的信心,之後甚至發展至內地和澳門的生產商亦可申請認證,借助本港的商譽開拓國際市場,讓客人明白這些貨品質素優良,穩定。如不能再標籤為「香港製造」,港製貨品恐會慢慢失去獨特性,在消費者眼中,與其他中國貨無異。

還有,「香港製造」除可讓一些傳統產業鞏固市場地位之外,對於帶動新產業發展,角色也很吃重。政府為免本港經濟結構過於單一,為香港加添經濟引擎,讓年輕人有更多元化的就業出路,於2015年提出「再工業化」,並非單純吸引工業回流,而是希望利用香港的優勢,製造高端、具創意、高附加價值的工業產品,以「香港製造」向全世界推廣。雖然「再工業化」成果暫未見顯著,但「香港製造」這招牌,仍是引領產品和服務更上一層樓的推動力,若然褪色,不無遺憾。

中美交惡對香港的衝擊是方方面面,製造業只是其中之一,港府、商界和市民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沉着並努力打好這場漫長的逆境波。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