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3日 中國財經

【趣味國史】茶馬互市化干戈為玉帛

早前新春假期,筆者為免「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便買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其中一期來翻翻,看看有甚麼歷史地理內容可以在朋友聚會時吹水炫耀,看到有一篇董耀會寫的有關「茶馬互市」的文章,令筆者想起了國際經濟學中,比較優勢理論(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雙方各有生產不同商品的成本優勢,就應該各自發展這種專業產品,並出口換回自己在生產上不佔優勢的產品,貿易雙方都從交易中獲益,達至雙贏。

茶馬互市是中國古代中原的漢人王朝和遊牧部族的一種貿易形式,農民以茶葉交換牧民的馬匹,各取所需,在邊境上發展貿易經濟,也對化解戰爭衝突有著極大的作用。

畜牧和農人耕田看似是兩種沒有關係的經濟活動,但在中國邊境經濟方面有着一定的互補關係。長城外的遊牧民族,餐餐吃肉吃得悶,不是牛扒就是羊架,消化不良後想吃點菜,對長城內農人的農產品有一定的需求。反過來農耕民族對畜牧產品也有需求但較少,在多數的時間,農耕的漢民族多是自給自足,在自家後院飼養動物來滿足食肉的需求,但當然不及外國肉扒的品質。北宋時的皇室高官,就很喜歡吃遼國的羊肉,以致市場上供不應求。

明朝興盛期

早在漢朝時,國家在邊境地區設立關市,進行牛和馬的交易。在唐、宋時,中原王朝都和邊境的遊牧部族進行互市貿易,到了明朝,是茶馬互市的興盛期,互市中有遼東馬市,宣府大同馬市及榆林的紅山馬市等。明朝初期,政府同意設立馬市的原因,和「朝貢貿易」一樣,不是因為經濟需要,而是有政治目的。明政府以為自己控制了遊牧民族的生活用品,希望透過經濟聯繫,加強對周邊遊牧民族的控制,「以不戰為上兵,覊縻為奇計。」

隆慶議和

這種有政治目的的互市政策,適當地執行也真的使長城邊區處於穩定的狀態。明朝時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請求明政府開馬市,但不被允許。接著的二十多年,明朝和韃靼部的關係都是處於緊張狀態,後來在一六七零年和解,雙方恢復茶馬互市貿易,史稱「隆慶議和」。長城邊境沿線從此處於和平狀態。

鍾左敦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