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6月29日

【信報月刊】過度市場化釀惡果 房產共富樓市變天

【本刊記者黃愛琴】特區新班子出爐,首要任務之一為攻克房屋深層次問題。在國家「共同富裕」、「房住不炒」的主旋律下,香港房屋模式面臨大調整,政府將調控地價與房價,打擊市場投機炒賣,貫徹「居權優先」。投資者「買磚頭無得輸」的傳統智慧需重新審視。

香港又冧莊!連續12年「榮登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我城買樓有多難?不吃不喝23.2年!

高樓價固然反映供求失衡,但這只是表徵,「關鍵是本港房屋模式存在內在缺陷。」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王春新博士接受本刊訪問時,直指這是問題核心。

三種模式之爭

他剖析,全球房屋發展模式主要有三種,包括:

一、歐美市場+稅收模式。土地和房屋均由市場供應,政府以稅收調控樓價,令炒房無利可圖。

「美國政府不會讓房屋隨便炒賣,收兩種稅。一種叫房產稅,一般每年收取樓價的1至3%,作為州政府日常開支。第二種是增值稅,樓價漲了以後賣掉要從利潤中抽稅,多於一套房就要收,稅率與個人所得稅一樣,最高可達39.6%。」

另一典型例子是德國,樓價和租金均受嚴格控制。物業買賣價格超過基準價格(由各區獨立地產評估師定期評估釐定)兩成即屬違法。租約形同「永續」,到期是否續租,由租客說了算,權利比「包租公」還大。2021年德國首都柏林和大城市慕尼黑,私樓呎價還不到香港的四分之一。

二、新加坡政府主導模式。組屋「偷師」香港,惟當年國父李光耀來港看過徙置區後,想到的不是建公屋,而是「居者有其屋」。目的是藉「恒產」籠絡民心,鞏固政權。

與歐美不同,新加坡土地與房屋供應皆由政府主導。一來因為國土有限,不能任由市場開發;二來住房關乎民生,惟有政府介入,才可保障老百姓的居住權利。

時至今日該國置業率已達九成(香港僅51%),關鍵是兩招:一、控制土地資源和價格。1955年《新加坡土地收購法》頒布,類似香港的《收回土地條例》,可基於公眾利益需要把土地收回,遂成為組屋廉價土地來源。二、不惜「賤賣房產」,將組屋價格與國民人均收入掛鈎。年輕人一般工作數年就能買得起一套房。

三、香港投機/投資模式。由政府主導土地供應,並實行高地價政策,房屋供應向市場拱手相讓,卻不像歐美國家對房產投資徵收重稅,等同放任投機炒賣。

「香港房地產問題就是過度市場化的問題。」王春新稱。

原文請閱7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