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30日

【信報月刊】騰訊、阿里陷轉型困局 ——國內監管常態化 海外併購設限

【本刊記者黃愛琴】經歷一年多的強監管風暴,「大廠」難復當年南征北討的神勇。未來,國內的監管將常態化,出海併購則遇外國政治阻力,內外夾擊下,平台類型科技巨企在用戶面、產業面、社會面都亟需進行徹底的轉型。

去年中國反壟斷風暴掀起,資本市場腥風血雨,科企頓成「人民公敵」——野蠻生長、與民爭利、資本無序擴張。時隔僅一年,國情有變,近期官方三番四次釋出「支持平台經濟」訊息: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宣布相關整改盡快「完成」,「實施常態化監管」;5月17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更公開表示要支持「民營經濟持續發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支持數字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

救經濟靠民企,不過傷痕累累的科技公司恐怕無力高歌猛進。去年阿里巴巴和美團因為「二選一」被處罰,其中阿里繳納182億元罰款創天價記錄。而股王騰訊今年首季盈利跌近23%,令市場大跌眼鏡。五大平台(騰訊、阿里、美團、京東、網易)的收入增長每況愈下。

平台內捲化

三個跡象可窺探大環境丕變,2013至18年「大廠」爆發期一去不返。

一、人口紅利已見頂。去年中國網民規模已破10億,平台用戶增長空間有限,獲客成本不斷上升。從「增量」變為「留量」,勢必捲入惡性競爭。阿里電商地位深受京東、拼多多衝擊;字節跳動異軍突起,抖音搶了騰訊不少流量。
二、強監管下,科企舊有增長模式受制約。ATM當中,騰訊網絡廣告收入滑鐵盧(今年首季按年跌18%),皆因教育與地產兩大客戶都受到劇烈監管;遊戲業務則深受版號遲遲未發影響。美團為符合官方要求,既不能向商家或客戶加費,亦要保障騎手勞動權益,壓縮微薄利潤。

《華爾街日報》指中國政府將設定新規則,要求互聯網巨頭在展開投資交易時,須先提請審批。

「以前中國科企跟美國最大不同在於,中國是全方位的,現在北京定了調,跨行業不能做,金融要分開,把生態圈打破。」何治國說。

「出海」宜當小股東

三、外國對華企監管日益苛刻,平台「出海」併購遇瓶頸。舉例2018年螞蟻金服欲收購美國支付公司MoneyGram,就遭到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否決,原因是考慮到國家安全。

「斯諾登事件是轉捩點。」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數字經濟學講師Nick Srnicek對本刊表示,自此各國政府都意識到要保護國民數據,訂立資料保護法,「這關乎地緣政治。」

未來情況更惡劣。《路透社》早前報道,美國政府已經起草了一項行政命令,將賦予司法部權力,阻止中國等外國對手獲取美國國民的個人數據。

原文請閱6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