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4日

【信報月刊】德善堂張琛的佛緣、醫緣 以病人為師 冀流「方」百世

父母離異,缺乏家庭溫暖,人生沒有方向。二十多歲愛去「蒲」、唱K、跳舞,偶然跟人到佛堂打坐唸經;迷惘的她祈求菩薩給她「智慧人生」!在佛堂居士引領下,她找到方向,學習中醫治病救人,二十年艱苦努力下終於建立億元中醫企業。德善醫療集團創辦人張琛的人生路由「佛緣」連結到「醫緣」,最終心願是流「方」百世,將中醫藥推向世界!--本刊總編輯鄧傅鏘、本刊特約記者張婷婷

1974年上海出生,上山下鄉, 母親落田工作,便把她放在田埂的菜籮筐內。1978年父親帶她來香港。兩三年後,父親跟鄉間的母親離婚再娶,張琛惟有與祖母同住。她形容祖母是「半個賭徒」,每天打麻將。7歲時她要獨自步行45分鐘上學。9歲時,同父異母的弟弟來祖母家暫住,還要看顧弟弟。童年會否覺得不快樂?「你都不知什麼是快樂,便不會知什麼是不快樂!」這種成長背景,煉就了她硬淨、堅持的性格。

愛「蒲」少女遇到佛堂居士

中學畢業後,她做過銷售和文員工作,經常和朋友去「蒲」、愛玩、坐唔定,熱鬧過後常有迷惘失落,人生沒有任何目標,她形容自己「好似浮萍,飄呀飄,不知會飄到哪裏去!」這時有朋友說會去佛堂和一位女居士傾偈,張琛出於八卦也跟了去。或許是與佛有緣,在佛堂她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愉悅,便經常到來打坐唸經,曾跟菩薩說:「我沒什麼要求,只希望菩薩給我智慧,讓我有一個智慧人生!」

在佛堂,二十多歲的張琛遇到改寫她一生的趙居士,後來更創立「德善堂」中醫診所,「德善」二字亦是居士所贈,提醒她要有「醫德」和「行善」!

居士與張琛投緣,知道她家族有中醫淵源,察覺她心夠定,有做中醫的品賦,鼓勵她從醫。那時適逢特首董建華提出中藥港概念,院校多了中醫課程,之前從未想過讀中醫的她,於是在1999年報讀香港大學校外進修部的中醫學位課程。

半工讀期間,她曾到旺角區的小型中醫診所工作,負責執藥、跟房、拔針,「那時肯做便有機會,從中學習到不少中醫知識!」不久,她還未畢業,已大膽為朋友看症,由於效果不俗,遂以表列中醫身份在家開診,賺取學費、生活費。

一個學醫不久的「𡃁妹」,怎能得到病人的信任?張琛估計是朋友或病人被她看診時的熱誠打動,口耳相傳。她認為,年紀輕被別人質疑是正常不過,所以當有人願意給她機會,便會好好把握,用療效、能力和誠意,令對方再給予機會。「我是以求心態來讀中醫!沒有退路或馬虎去做,焗住要好畀心機!」

原文請閱3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