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8月7日

【信報月刊】中環金融圈瘦身 港人面臨淘汰

近月香港金融圈日子不好過,筆者於港島金鐘辦公,對發生的社會事件有近距離接觸,了解到年輕人對社會的關心及憤怒。不過,香港回歸已經22年了,角色早已改變,不同的變化很多時候盡在不言中。--資深投資銀行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溫天納

筆者是金融人,在回歸前已經在金融圈,深明年輕人需要了解國家與香港的發展趨勢,掌握變化,才能走出較為平坦的未來。知己知彼,贏面才會大一些。回歸前,香港金融圈高層以白種人為主,20多年後,金融圈則以海歸及內地專才為主。外資企業少了,中資企業多了,外國人自然大幅減少,但能進入企業核心的香港本地人亦少了。現實是,客戶大部分都是內地企業,要對接內地企業家,沒有海歸的人脈,交易往往難以進行。

在筆者接觸的層面,大部分銀行家已經是內地背景。參考報告,每年兩萬多來港的專才,金融人佔了7000多,再加每年人數逾萬的本地大學內地畢業生,內地人才已經撑起香港的金融業。

香港金融市場成本高昂,內地人員的薪酬遠低於香港。近年來香港的券商業務愈來愈不好做,券商業務在香港已經經歷過長時間的發展,但回歸以後中資券商崛起的趨勢很明顯。以往選擇大盤基金的投資者,現在有可能轉向中資券商,對於一些定位不清晰的券商來說,就會有壓力。以往,內資券商來港擴充,高薪挖角,導致金融業人員薪金飛升。目前,在收入下跌的情況下,企業隨時向員工開刀。同時,因項目大部分來自內地,高薪的香港人對內企的認識不如內地專才,裁減香港員工變得合情合理。在投資銀行及資產管理領域,隨着近月北水一收,業務同樣大幅縮減。香港整個金融市場人員過剩,不止外資銀行,中資投行甚至是中小型券商,將出現人滿之患。

港人赴內地未必有競爭力

隨着輸入香港的專才不斷增加,香港的年輕人可能要到大灣區,才有發展空間了。早前筆者接受內地央媒訪問時提到,加強香港和內地的融合發展非常重要,讓不同年齡層的香港市民嘗試新發展的挑戰。始終,香港經濟發展處於相對成熟階段,在打造經濟新引擎的同時,更要聚焦怎麼把香港的優勢發揮出來。不過,現在的香港年輕人在內地是否具備足夠的競爭力?筆者沒有肯定的答案,若不具備競爭力,要在香港生活已經相當艱難,要在內地發展,就更難。其實,目前面對挑戰的,不單只是年輕人,連年紀較大的,具備豐富經驗的本地專業人才都要被淘汰。

原文請閱8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