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6日

【信報月刊】港產陀飛輪 兩代創業夢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鐘錶出口中心,可惜歷年來只為他人作嫁衣裳,培育品牌被視為是燒錢的行徑。近年,偏偏有人不信邪,致力打造本土鐘錶品牌,而生產的不是普通電子石英錶,而是被視為最複雜工藝的陀飛輪。香港唯一陀飛輪腕錶品牌「萬希泉」(MEMORIGIN)的突圍,有賴老一輩工業家沈墨寧的汗水,也靠33歲創業家沈慧林的營銷智慧,是整整兩代人的夢想。--本刊特約記者姜學汶,本刊總編輯鄧傳鏘

祖藉福建,在杭州長大的沈墨寧,曾在國內大學從事醫療攝影助教,1980年拿着30元路費隻身來到人生路不熟的香港,由於舉目無親,在公園睡了幾晚,突然想起在杭州認識的一個香港朋友,於是「膽粗粗」坐船到北角投靠。

在那個工業還未北移的年代,最容易搵食的是到工廠打工,於是誤打誤撞入了鐘錶業。「我自小對機械有濃厚興趣,家中的收音機和大鐘,都被我拆散又裝回。來到香港時,剛好流行電子錶,到錶廠見工,老闆問我懂不懂?我聽不懂廣東話,只管點頭,才知見工原來要考裝嵌電子錶,我急忙在排隊見工的半個鐘觀察,然後照辦煮碗。老闆竟以為我是熟手工,由24蚊日薪加到我28蚊。」

當時不諳廣東話的他,連叫飯吃都不懂,幸好在電子錶工廠工作了三個月後,就認識了太太,第四個月就「膽粗粗」去發明電子錶的測試器,正式創業,那一年他才24歲。「在中環地鐵站有兩個檔口,晚晚做到兩三點。當時機會多、競爭小,買樓好容易。」一年多之後,沈墨寧已經儲夠錢,在北角新都城買了人生第一個物業。

在那個愛拼就會贏的年代,來港短短一兩年,沈墨寧已先後創業、買樓,完成現時年輕人要花幾十年才能達成的願望。

沈墨寧同情地說:「以前做生意的確容易得多,肯捱就可以,今時今日所有行業,競爭都大了很多,想出頭很難啊!」

86年,沈墨寧開始生產自家品牌的電子錶,其後更北上在杭州投資機芯廠,高峰期曾擁有十幾間工廠。01年有個德國客戶,參觀位於西湖的合資廠,詢問能否做陀飛輪,由於價錢異常吸引,沈墨寧於是下定決心嘗試,經過一年時間終於研發成功。

在鐘錶界,陀飛輪代表高超的技藝,即使現在,國內也只有約六間廠可以做到這個技術,全世界做到的工廠大概也只得三十間。

原文請閱12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