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31日

【信報月刊】小心科技股!盤點四大陷阱

全世界股市這幾年獨領風騷的都是科技股,被譏為欠缺新經濟代表的港股,最近不惜修例準備吸納這批被稱為「獨角獸」的科技新貴。正當市場引頸以待時,卻可能誤墮科技陷阱,一來它們的估值已高,二來科技轉變快,這些新貴可能很快變成舊經濟了。--本刊編輯部

陷阱一:身負國家任務

「成也國家、敗也國家」完美體現在內地科企身上,中環資產行政總裁譚新強直言「全部都有國家任務在身」,半導體就是近期顯例。他以中芯國際為例,指出原本28納米可能已經很賺錢,但現在要提升技術水平,就要將盈利投放至科研及資本開支,除非增發、再批股,或其他集資行動,否則難以從基本面賺錢,要回報股東、派息起碼要5年後,甚至10年後。

陷阱二:監控愈來愈嚴

事實上,無論是BAT(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抑或是FAANG(Facebook、蘋果、亞馬遜、Netflix及Google)都心知肚明,他們最大敵人並非Startup,亦非對方,而是國家,譚新強便認為,「他們股價下跌都並非偶然」。

美國以「極刑」制裁中興後,有關公司如Acacia旋即暴跌三成,中興場外交易亦跌逾三成,近數星期,亞洲科技股在熊市邊緣掙扎(高位跌幅達到20%);另一邊廂,彼岸Facebook股價早已因數據洩密,從高位跌近兩成,蒸發了1000億美元。譚新強進一步分析:「這些龍頭面對最大挑戰將會是政府監管、反壟斷、保護個人私隱和其他法律,甚至政治問題。」

陷阱三:控股公司折讓

「兩三年前,將控股公司晒冷是優勢,現在只會你愈講、我愈驚。愈是控股公司,股價愈不濟!」他以阿里巴巴、騰訊及平安為最首當其衝,背後原因是有「控股公司折讓」(Holding Company Discount),意思是控股公司股價受到所持有其他上市附屬拖累,未能反映出控股公司的真實價值。

陷阱四:戰略部署思維

科技巨獸除折讓大外,更頭痛是外人看不透!易方資本創辦人王華,主力研究環球科技股,就向本刊分享了箇中巧妙:「阿里巴巴和騰訊投資是種布局、戰略部署,目的並非人人想到。」他形容兩者思維呈「網狀」,簡單來說就是未必為賺錢,投資者切忌跟車太貼!

這些「不賺錢」的投資背後不外乎幾種原因:一、消滅對手,主要針對初創,避免步Facebook後塵要面對Snapchat挑機;二、箝制對手,不同派系對打,例如騰訊收購了一間手機公司,後者排他性很強,所以阿里想遏制,就只好投資其上下游;三、製造流量,如透過收購A公司製造流量,然後提供數據給B公司。

原文請閱6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