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0月31日

【信報月刊】人類長壽或釀經濟災難

決定長遠宏觀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的數量和結構。當社會呈現人口增長放緩和老齡化的趨勢,經濟增長速度也必將降低。日本和香港是現在的最佳例子,內地未來經濟增長下滑的趨勢亦將日益嚴重。美國的人口結構較好,主要受惠於特朗普最痛恨的移民,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仍存在,所以亦逃不過經濟放緩的現實。--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

有些人寄望於把大量資本(capital)投進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等技術,從而替代勞工(labour)。但奈何到現在為止,效果殊不明顯,無論在美國、日本和中國,衡量資本跟勞工結合效率的Total Factors Productivity(TFP),一點起色都沒有,美國和日本的TFP過去幾年一直維持在1%的水平,中國更有下跌的趨勢。經濟學家都找不出答案(找到應可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可能跟機器人、AI等技術還未成熟有關。但筆者更懷疑能源革命,包括石岩油、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等技術,已開始打破石油的能源瓶頸,多種貨物和服務都將出現供應過剩的問題。需求方更弱,面臨多重打擊。人口趨勢已是一個減低需求的主因,再加上共享經濟、VR、AI等發展,資源運用的效率肯定提升,所以總需求必將下跌。

資源總需求下跌

中國權威人士預言低增長、低通脹的「L形」經濟將是中國的新常態。在日本、美國、歐洲,何嘗不是呢?公共政策的目標很可能應從盲目追求每年、每季度,單一維度的GDP增長(GDP的定義也極度過時,需要修訂),變為一些多維度的可持續發展指標。

最後,從進化論來說,長壽又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從最新的一些生態研究的電腦模擬結果來看,在某一個環境下,可能每種生物(species)有一個optimal lifespan(最理想壽命長度)。太短可能對繁殖不利,長一點的話,繁殖的機會多一些,有助數目增長。但如果過長,老的佔比太高時,就將crowd out年輕的(怪不得年輕人買不到樓,苦笑)。當然如真的達到永生,就根本不需要下一代。

但研究亦指出,如生態環境變化變得較快(全球暖化?),那麼長壽將不利於用mutation(基因突變)來推動adaptive evolution(適應進化),數代後就在適者生存這競賽中輸給較短命的對手。現代人類在地球上的歷史大概只有20萬年,對比恐龍(很多品種)橫行地球近兩億年,微不足道。人雖是萬物之靈,未來更可能擁有神一般的改造生命的能力,但會不會聰明反被聰明累,反而快速滅亡呢?

節錄自11月號《信報財經月刊》
Android揭頁版
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