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16日

陸庭龍 市場分析

【私銀觀】一面防疫 一面搵銀

香港的新冠疫情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平靜時期,突然在近期爆發感染源頭不明的社區個案,而且每天的確診宗數達到十位數字。根據本港一些醫學專家分析,現時的病毒已經變種,傳染力更高。密切接觸者或同處一個空間之內的無一幸免。香港特區政府這次也不敢掉以輕心,馬上收緊公眾人士聚集限制,餐廳每枱食客不得多於4人;所有食肆晚上6時後不設堂食,只能外賣;關閉部分公眾設施等。

疫情嚴峻無阻升市

這樣的情況若發生在3個月前,恒生指數肯定跌數百至一千點。但今天公布疫情及相關限制措施後,市場不但看似沒有出現恐慌,相反,投資者似乎仍在回味抽新股上市所帶來的高回報。近期上市的新股思摩爾(06969),令手上有貨的投資者在首個交易日便獲取1.5倍的回報,其他的新股也普遍漲升40%或以上。真的是一面抗疫,一面搵錢。這個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背道而馳的現象,不是香港獨有,是全球性的。

美國聯儲局自3月疫情最嚴重,也是環球股市跌至谷底時,大刀闊斧推出無限量買債的救市方案,加上其他各國中央銀行的配合,令市場相信疫情一天不完結,各國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都不會停止。海量的流動性進入市場後,資產價格易升難跌,儘管現實的情況繼續轉壞,可是沒有人願意過早離開這個資金盛宴,都想留守到最後一刻,以獲取更多的回報。

科技股似有免疫力

美國的疫情持續擴散,在放寬限制後又迎來一波更大的感染潮,全國感染人士已超過了百萬,甚至總統特朗普也戴上口罩,一些州郡的商業活動也停止或收緊。但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沒有緩解的兆頭,上周納斯特指數依然創出歷史新高,由年初至今,納指即使在抗疫的壓力下,也一枝獨秀地漲了16%。看來科技股對疫情是有免疫力的,甚至疫情愈嚴重,科技板塊的前景更看好。這樣的邏輯,不知道在股市以外是否能站得住腳。

英國公布截至5月份的3個月GDP下跌19.1%,雖然英倫銀行已增加買債的規模,亦提醒銀行界或面對負利率的新常態,但英國富時100指數的反應不大。另外,新加坡剛剛發布第二季GDP,按季大跌41.2%,是有史以來最大單季收縮。看到這些數據,也不必爭議到底是滯後的數字有多大意義,經濟衰退便是衰退,絕對不需要作出任何掩飾。

央行放水經濟未受惠

本周也是美國各大上市公司季度業績公布期的開始,首輪是金融機構及銀行,摩根大通及花旗次季盈利按季分別下跌51%及73%。其中只有股票和債券交易收入大幅增長。說明了聯儲局的放水行動,對金融資產有良好的效應,但實體經濟似乎未能受惠。

在病毒疫情新一波來襲之際,除了做好防疫措施以保護自己及家人健康外,留在家中依然可以透過上網或打電話投資,繼續一面防疫,一面搵銀。

【龍觀脈象】

陸庭龍

恒生

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