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0月5日

陳致強 宏觀分析

全球槓桿增 準備迎來更多波動

本月初,本公司於紐約舉行了一個投資論壇,談及最新投資市場形勢。筆者希望在此與讀者分享一下論壇中的重點。

一直以來,筆者都認為金融壓抑(financial repression)並未離我們而去,用盡方法來保存購買力,仍是未來一段日子的投資關鍵。

全球經濟較以往脆弱

環球經濟增長仍然低於平均,美國聯儲局即使有機會在今年加息,然而全球各地的貨幣政策仍然持續寬鬆,尤其是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仍然實行量化寬鬆策略,而除了美國聯儲局及英倫銀行之外,很多國家的央行都在減息以刺激經濟。

面對如斯不明朗環境,貨幣市場的波幅愈來愈大,貨幣戰爭愈演愈烈,由今年初瑞士央行容許瑞士法郎與歐羅脫鈎開始,到歐羅與日圓跌至近年低位,再到近月新興市場貨幣一律大挫,最後中國也加入行列,人行宣布人民幣波動區間擴大,令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觸發投資者的恐慌情緒蔓延。

環球的低息政策,令融資成本愈來愈低,全球各地都有槓桿比率大增的情況,新興市場的主權及企業尤甚。目前全球的負債總額較2008年金融海嘯時還高出50萬億美元,去槓桿的情況未有發生,反倒惡化,全球經濟增長只會持續處於低水平,且較以往脆弱。

政策未能根本上改善經濟

金融海嘯後,全球的經濟失衡情況雖有改善,然而未有消失。部分國家的經常賬錄得改善,然而若仔細一看,很多時都只不過是因為入口減少,而非出口增加所致,這情況尤其見諸於實行緊縮政策的歐洲。

中國及新興市場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增加,令成熟市場的政府及企業都有投資不足的情況,令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更加無所適從。

儘管商品價格大跌及投資水平下降,但在名義經濟持續走低下,環球的生產力其實正漸漸下跌,各類新科技的出現,更帶來了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佔全球總投資額60%的商品行業,又因為商品價格大跌而大幅縮減投資。

全球各國競相將貨幣貶值,反映國家各懷鬼胎,並未有團結應付危機,更令世界陷入貿易及貨幣戰爭。然而目前各國所實行的政策只能損鄰,未能從根本上改善經濟環境,全球經濟也因而難以回復到金融海嘯前的水平。

看好有吸引股息增長公司

QE政策及零利率政策已經嚴重扭曲資產價格,但歷史告訴我們,不論以股息貼現模型、股息、盈利和長期Shiller PE視之,資產價格有一天總會回歸平均值。筆者及同伴正小心檢視股票的投資價值,以及當中有可能出現的風險。

儘管近來的通縮威脅籠罩着整個投資市場,筆者仍然相信,只要利率持續處於低水平,則股市仍然會繼續有吸引之處,在此環境下,有吸引股息增長的公司,前景可望看高一線。

投資者關注尋找超額回報

對於不少資產管理公司而言,目前投資市場正在快速變化,監管者對於行業、經銷商、銀行及客戶都有重大影響。外界對金融市場透明度的要求愈來愈高,並希望費用能減少,同時又希望取得穩定的回報,這成為我們的重大挑戰。由於過往幾年來成熟股市表現良好,愈來愈多投資者轉為購入只跟蹤大市上落的產品如指數基金或ETF,而這類產品的費用又極低。

然而筆者由衷地相信,未來市場只會變得更加動盪,卻不一定會帶來正回報。這意味着投資者將需要承受更多的風險,並尋找超額回報(Alpha)。根據安聯的調查報告,機構投資者愈來愈擔心地緣政治風險、資產泡沫、熱錢對市場的影響,以及流動性不足所帶來的威脅,很多風險會隨着投資市場的周期而出現──當投資市場回報良好時,這類風險通常會上升,反之亦然。

在此情況下,主動管理的重要性將慢慢為投資者重新關注,尤其是管理流動性及波動風險時,主動管理人的角色更是舉足輕重。

陳致強

安聯投資

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