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8月31日

陳致強 宏觀分析

亞洲金融風暴再臨的憂慮

過去一年,筆者多番表示,成熟市場的表現會領先新興市場,暫時的市況果然如此。而近月新興市場股市及貨幣接連崩盤,不單跌至多年新低,在中線而言相對成熟市場都不再有優勢,更甚者,令人擔心新興市場的政治、金融及經濟環境會否進一步波動,以至觸發新一場金融風暴。

新興市場近日表現可謂一片哀鴻,在外憂內患夾擊下,投資情緒已到極為恐慌的地步。首先,中國的經濟數據疲弱,對新興國家是一大重擊──兩周前公布的中國製造業PMI跌至47.1,屬2009年3月以來的最差水平,當中所有組成部分都錄得跌幅,尤其是新增訂單及就業水平。目前投資正在等候北京政府有何穩定軍心的救市招數出台,到了8月25日,人行再宣布減息及降準,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

除了有避險功能的黃金外,油、銅等商品價格全線大挫,對於很多新興市場及前沿市場都帶來壓力。商品價格走弱,更反映全球經濟需求不足,甚至有可能再次面對通縮風險。

貨幣貶值未能提振出口

資金持續撤離亞洲市場,各類資產均遭到大手拋售。在過去一年,從中國流出的資金預料超過4000億美元,單是在第二季便高達2000億美元。而據估計,在過去13個月中,全球19個最大的新興市場,便錄得近萬億美元的資金流出,較2008/09年金融海嘯時的資金流出幅度高出一倍有多!在恐慌情緒下,全球的基金組合「不理好醜」,對整個新興市場都避之則吉,今年以來零售基金的贖回金額已達到350億美元,為過去兩年以來的總和。

另一方面,8月中人民幣突如其來貶值,令本來兌美元已大幅貶值的新興市場各貨幣猶如雪上加霜。中亞國家哈薩克抵受不住外圍變化,宣布將貨幣轉為自由浮動,滙價在兩天內即時貶值25%。今年內三度貶值的越南盾,當局也宣布將其滙率交易區間擴大為上、下各3%;馬來西亞林吉特及印尼盾跌至17年新低;至於土耳其里拉、墨西哥披索及南非蘭特,兌美元也跌至歷史新低。

不幸的是,與九十年代不同,這一波的貨幣貶值,並未能成功刺激新興市場及亞洲市場的出口,正如日圓兌美元由高峰已貶值30%,但日本的出口至今未有大幅度提升。而且當各國的經濟與環球愈是融合、貨幣貶值的威力就愈低,原因是如今國際供應鏈的發展已今非昔比,很多產品都是由不同國家組件而成,難形成單一的贏家。

未見面對流動性問題

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有疑問,究竟這一波的危機會否演變成另一次的亞洲金融風暴?筆者認為,雖然經濟增長在可見的未來都會低於以往,但最重要的是,我們並沒有面對流動性危機。

的確,亞洲不少國家的債務水平都有急升的情況,亞洲(除日本)的私人市場債務對GDP已升至160%的歷史新高,也遠高於1998年時的110%,當中以家庭債務增長最嚴重,拖累消費者開支及限制信貸增長。而由於環球貿易活動仍處於疲弱狀態,受高債務拖累的亞洲,經濟增長肯定會進一步受挫。雖然亞洲政府可以透過增加基建開支以刺激經濟,但經驗告訴我們,東協國家及印度在這方面的執行力並不理想,至於中國則仍面對產能過剩的情況。

不過大家不要忘記的是,金融危機往往是由流動性短缺觸發。流動性危機的意思是,由於債務負擔過高或流動性突然從系統抽乾,以至在短期內無法償還債務。雖然目前亞洲國家的經常賬及貸存比例有所惡化,但與1997年相比仍是不可同日而語。在九十年代末,很多東協國家都擁有龐大的經常賬赤字,區內銀行的貸存比率更超過100%。

基本面仍優於1998年

另一關鍵是外滙儲備的水平,在過去十多二十年以來,除了馬來西亞之外,亞洲多國一直在努力儲起外滙,多國央行的財政實力雄厚,即使面對外資突然撤走,都可以有彈藥可用。最後,相比起1997亞洲金融危機,如今大多數亞洲國家都已採取更加靈活的滙率政策。最近的情況可見,亞洲多國貨幣的跌幅較為有序,與1997年時的急挫頗為不同。

相對成熟市場,新興市場已錄得龐大折讓,但若與歷史水平相比,目前仍未算是最便宜的地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預測PE為12倍,遠低於MSCI世界指數的17倍,以過去5年的數據視之,折讓確已頗大,但在2001至2004年亞洲及拉丁美洲危機爆發後,當時新興市場的PE僅為成熟國家的一半左右。事實上,自2007年以來新興市場的企業盈利已持續下跌,如今新興市場的投資資本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僅是2007年的一半,至約6%。相比下,美國市場的比率仍達10%。

新興市場的結構性放緩問題,始終需由結構性改革這方法來解決。減少對市場的干預、增加市場的自由度及開放性、增強勞動力市場的靈活度,以及鼓勵創新及創業精神等,方為解決問題的上策。然而,對於經濟及政治而言,結構改革總是痛苦的,因此,在執政者願意以更積極的方式應對問題之前,更多的痛苦或者難以避免。

 

陳致強

安聯投資

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