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5月4日

陳致強 中國

中國股市升勢能否持續?

自去年中以來A股谷底反彈,過去12個月上證指數已大升120%,連帶本港的投資氣氛亦大幅好轉,代表H股的恒生國企指數年初至今已上揚28%。目前投資者最關心的兩個問題,當然是:一、中國股市有沒有泡沫跡象?二、牛市能否持續?

中國股市由國策主導

有留意本欄的讀者,就會記得筆者在過去一段時間,對中國股市的看法頗為樂觀。正當外國投資者取態仍然審慎甚至悲觀時,筆者一直不相信中國會出現經濟硬著陸,而且以估值而言,AH股已沉底多年,估值一度非常便宜。

中國股市的另一利好因素,當然是來自國策的扶持。一方面,中國的實質利率仍處於頗高水平,人行已連番減息及下調存款準備金率(RRR),相信未來仍有空間放寬貨幣政策。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決心推行經濟改革,鼓勵內需以減低對出口的依賴,經濟朝着正確的方向轉型,這些都是觸發股市上升的催化劑。

眾所周知,中國股市由國策主導,從過去幾個月的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政府似乎有意提振股市。為何當局會有這種取態?原因有幾個。首先,牛市對銀行體系的重組而言是一利好因素。股市向好,當局在處理國企(SOE)改革及私有化時,會進行得更加暢順,企業也能藉着牛市以增加融資的渠道。此外,股市上升能創造財富效應,民眾消費時會更加疏爽。

值得注意的是,與香港或外國不同,內地民眾可以選擇的投資渠道並不多,結果是銀行體系內累積了大量的儲蓄存款。在過去幾年,由於樓市暢旺,投資者都可以將資金投放在樓市,又或者一些標榜高息的理財產品。但目前這兩種投資工具都不再吸引。中國的樓市正在下滑,而隨着利率下調,理財產品的回報亦因而下降。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將資金由這兩個市場抽走,並注入估值便宜的股市,是非常合理的做法。而且,筆者認為對於北京政府來說,股市出現泡沫,總比樓市出現泡沫好,因此,在這種默許下牛市便正式展開。

這一波的牛市被稱為資金市,換言之,投資者持有現金的需求下降,而政策在背後的推動尤為重要。讓我們來檢視一下,北京政府如何利用牛市推進經濟改革:

人行各種放寬貨幣政策的措施,相信會陸續有來,刺激股市持續向上。另一方面,中國的金融改革進度良好,繼「滬港通」後,「深港通」亦有機會於今年內推出,而且目前中國政府正大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希望在今年10月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會議中,人民幣有望被納入為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貨幣中。

估值不便宜亦不昂貴

如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佔全球GDP的14%,中國的股市市值,也佔全球市場的10%左右,但A股在國際市場的代表性卻仍然甚低。當人民幣逐步自由流動,國際指數如MSCI就不能坐視不理,遲早要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之中,屆時國際的機構投資者、基金及ETF,都需要買入中國股票。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會持續推出利好牛市措施,以推行國企私有化。

改革方面,我們見到最近北京宣布的一連串措施,地方政府容許發行新的債券,以為融資平台工具(LGFV)融資,這將可以減少信貸風險、增加系統的透明度,是非常正確的做法。而投資者也不可以忽略,存款保險制度即將推行,政府已逐步放寬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環境。

更加重要的是,最近北京政府似乎愈來愈放鬆,容許一些企業違約或破產,深圳的佳兆業(01638)成為了首間錄得海外債券違約的公司;我們也看到了保定天威集團成為首間在岸債券違約的國企,這些例子,皆反映出中國政府願意讓市場更有自主。

在經過一輪升勢後,中國股市已不再便宜,但亦不算昂貴。但要留意,不少細價股的預測市盈率已超過50倍,遠高於上證指數的17倍及H股的10倍。而恒生國企指數在2009年至2014年這5年間的每股盈利年均複合增長(EPS CAGR)達16%,但市盈率卻只有10倍。而上證的EPS CAGR則為11%,市盈率為17倍。

在股市上升的同時,當局也不希望見到股市升得太急,導致失控場面,因此早前中國銀監會就收緊了兩融規管,以及更容易推行沽空行為,相信會令中國股市日趨成熟。

中國的孖展比率實在令人有點擔心,孖展在去年大增三倍至1.7萬億元人民幣,這相當於中國股市市值的3.2%,較美國的2.3%還要高。而由於中國有超過一半是國企股票,當我們只計算自由流動的股票市值時,此比率更升至8%。在九十年代的台灣,當此比率升至6%,就是股市見頂之時。市場內槓桿比率急升,股市的波動性也因而大增。據估計,中國股市的成交之中,有15%的周轉率是從這些槓桿借貸而來。自去年12月起當局已數次加強了證券商的融資規管,發出警告,甚至暫停了某些融資融券賬戶。

總括而言,筆者的結論是,雖然中國市場出現了一些泡沫特徵,市場愈趨波動,但要看淡也未是時候。大市的估值仍然合理,投資者要留意政策變動,相信北京政府會繼續利用牛市推動其他改革。

陳致強

安聯投資

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